WWW.AMITUOFOCN.COM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一部流传非常广泛的经典,它出自《妙法莲华经》,乃释迦牟尼佛为大众宣说观世音菩萨德性以及利益救度众生的殊胜经典。
微信公众号南海普陀山佛教2020-09-22 10:19
礼佛是一种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愿令一切佛弟子从中得到利益,身体力行,早断烦恼,速成佛道。那么,礼佛有哪些种类?礼佛有哪些功德?
微信公众号“云台海会”2020-09-22 09:47
山门,指寺院正面的楼门,为禅刹七堂伽蓝之一。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
微信公众号“重庆华岩寺”2020-09-21 12:51
「盖」(梵文chattra)原为古印度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种伞。又称伞盖、笠盖、宝盖、圆盖、花盖、天盖。《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中说:「此有树皮盖、树叶盖、竹盖三种。」《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盖有竹、叶二种,伞柄长限二肘。
微信公众号“灵隐寺”2020-09-18 12:31
念珠又叫数珠或佛珠,是修行人诵经、持咒、念佛时用以计数的修行的法器,以此起到计数、收摄身心、消除妄念的辅助作用,一般常见的有18颗、108颗、216颗不等。
微信公众号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2020-09-18 09:38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持诵《普门品》、《药师经》、《大悲咒》或念观音菩萨及药师佛圣号;若为求西方的未来利益,便诵《阿弥陀经》,并念阿弥陀佛圣号。
微信公众号“ 合肥开福禅寺”2020-09-17 12:28
佛经真伪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说:一是翻译史上无法查证其时代和译者的经典;另一是从鸾坛或者乩童以降神托梦的方式,传授出来似是而非的佛经。
微信公众号广东佛协2020-09-17 11:02
不论国土和器物,据实言之,都是有情各自之一切种识之所变所缘。然有情之种类繁多,且境界悬殊,故所变缘之器界,自是多式多样;例如人类所见之江河,饿鬼则见为猛火粪秽,天人则见为金银琉璃
微信公众号“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2020-09-17 09:49
《地藏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分别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微信公众号“ 宝山芙蓉寺”2020-09-16 12:45
杭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自古海上交通发达,与日本「一衣带水」,与高丽(朝鲜)和东南亚国家历来就有贸易和文化往来。随着佛教的发展,这些周边国家的佛教界来华求法成为一种趋势,结为「佛缘」,这是时代条件和地理条件形成的。
微信公众号“ 灵隐寺”2020-09-15 12:41
佛陀的人格是构成佛教的重要因子。佛陀的人格异常宏大,他伟大的人格对自然界及人类的人格有着重要影响。因为佛陀具有伟大的人格,所以佛教的生存和发展,在今天依旧是以佛陀为中心的。
微信公众号南普陀寺2020-09-15 10:53
如何学做佛呢?就是思想见解上要向佛学习,行为上向佛看齐,在思想行为上不断修正完善自己,最终达到佛的境界。学佛,学的是佛的智慧与慈悲。
微信公众号南普陀寺2020-09-15 10:47
《心经》的加持力甚大,可以降服妖魔,化险为夷,满足善愿,成就一切功德等。《心经》易于念诵,特别适合初学,自古至今持诵者众,感应事迹数不胜数,感应之大之快不可思议,念诵功德不可思议。
微信公众号南海普陀山佛教2020-09-15 10:29
通灵神兽谛听——是地藏菩萨的坐骑。通灵神兽谛听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尤其善于听人的心,在名著《西游记》中有述说谛听辨别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灵隐寺”2020-09-14 12:36
佛法世间法本来不是两样,或有以佛辞亲割爱,谓为不孝者,此只局限于现世,不知过去未来之浅见也。佛之孝亲,通乎三世,视一切众生皆是我生生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中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微信公众号“潮州开元寺”2020-09-14 12:29
法者,轨则也,法又叫“达磨”。解释为“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也就是世出世间所有规律的一个总称。师者,训匠也。训是训导、教育的意思。匠人、工匠就是以训导为职业的一类人,因此把老师叫训匠。
微信公众号“南普陀寺”2020-09-10 12:27
佛法是一种方法。是治理心病、改善自己、修理自己的心的方法,就像东西坏了要修理。佛法是指修理自己的方法,只有这个方法修理自己可以修理好。在实际上,这是如法,不是说像看书校对一样,这样是错的,不是在对比经书,而是要对比自己的心,有没有改善,看看是否有成长。
微信公众号“ 宝山芙蓉寺”2020-09-10 12:24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了道是了什么道?为什么要披毛戴角还?上焉者,有人道、天道、声闻道、菩萨道与佛道;下焉者有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因为高下不等,不得笼统地说“了道”二字即可。
微信公众号广东佛协2020-09-10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