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总书记这样谈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完成两百余洞窟数字化采集 开启“窟内文物窟外看”      内地专家学者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出谋划策敦煌学研究      敦煌莫高窟上调单日开放承载人次 66个洞窟备选待客      韩国佛教飞天艺术品亮相敦煌莫高窟     
 
 

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成立 攻坚保护重大问题

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依托敦煌研究院建立,由兰州大学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共建。研究队伍由文物保护、考古、敦煌学、化学、物理……详细
....................................................................................................................

莫高窟的壁画:华夏文明与佛教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

说起敦煌,如果不谈起莫高窟,总是很匪夷所思的。莫高窟之于敦煌,就如长安之于唐朝,虽不是全部,却胜似全部。如果我们的目光流连于敦煌莫高窟的那些壁画,难免会震撼于这些敦煌艺术的动人。可以说,它的艺术感染力并……详细
 
 
敦煌莫高窟逾三成洞窟实现数字化“永久保存” 敦煌石窟享“气象呵护”:古老遗产据监测预警“避险”
周松波谈中国“领跑”:向世界借力挖掘全球“脑矿” 弗里德曼·霍菲格:互利共赢,加强中德合作与交流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

  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层楼

 

          九层楼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

 

  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九层楼前后经历了几次重建。从最初只有两层,一直到了民国

 

  时期才改建成了九层。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色飞檐的雄伟建筑,又是后来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

 

  加固维修的。

 
 

                                                                 三层楼

 

          洞窟编号第16~17号,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

 

  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于16窟甬道

 

  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

 
 

                                                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

 

    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

 

    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

 

    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画中有话”—— 传承中的格律之美
佛教文化昌盛催生敦煌石窟供养人
探究佛教美学,感悟造像之精神
敦煌写经中罕见的《心经》注释手稿!
“画中有话”—— 消百怪之神符,除九横之妙术
从莫高窟第159窟文殊、普贤赴会图,看敦煌壁画技法的精妙处
菩萨如花
敦煌壁画的色彩变化之美
敦煌佛影
“活”了的敦煌壁画,美得栩栩如生
 
     
     
   
 
 
 

 
     
     
   
     
 
常书鸿:此生只为敦煌
 

常书鸿我国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把自己生命中年的时光留在敦煌大漠戈壁,从清沙到修

 

复洞窟,为敦煌保护打下坚劳的学术和管理基石。“杭州有句话叫"杭铁头",爸爸经常这样说自己,想干的事情

 

不管有多苦,非干到底不可。当年如果不是爸爸坚持去敦煌,恐怕那些壁画就很难留下来了......(详情

 
 
 
段文杰:他的足迹构筑敦煌之梦
 

他是敦煌学的集大成者。在他50多年的敦煌生涯中,创壁画个人临摹史之最,并将把敦煌学展示给全世界。尽管有一

 

半时间,段先生是在跌宕起伏中度过的,但是他始终没有退缩,终促成了敦煌事业的辉煌。他所临摹的《都督夫人礼

 

佛图》更是复原临摹的典范之作,称得上传世之作……(详情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在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答卷上,经年累月的坚守大漠,守望千年莫高,守候着敦煌莫高窟浴火重生,重现丝路文明

 

华彩,是她用光阴书写下的最宝贵的人生意义回答,标绘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前行精神坐标,为后辈文物工

 

作者甘于奉献、择一事终一生、心甘情愿“吃苦”树立起不朽的精神榜样。.....详情

 
 
 
李萍:我的生命和莫高窟融在一起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

 

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作为讲解员,面对莫高窟这座蕴含了宗教、艺术、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等各种学

 

科、知识在内的文化艺术宝库.....详情

 
 
 
潘絜兹: 敦煌求艺,进入大匠之门
 

当不少人还在醉心弱不禁风的美人、三白开脸、柳眉八字、樱唇点点的时候,他已经在开拓工笔重彩审美的新

 

领域。与同时期工笔界的同行比,他更接近于摆脱旧工笔画脂粉气重的积习而自成家数的新画风开始出现。

 

1915年,潘絜兹出生于浙江省宣平县上坦村一个书香世家,祖母和母亲都是民间美术......(详情

 
 
 
叶舟:书写敦煌是我一生的宿命
 

在国内文坛,叶舟以诗人的身份闻名,曾出版《大敦煌》《边疆诗》《练习曲》等多部诗集。他瘦削,戴黑色边

 

沿帽,T恤上龙飞凤舞地烫着忍冬花枝和佛手印。《敦煌本纪》是他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构思到写作,一共

 

花了16年。2018年的2月18日早上,他擦完桌子,倒一杯茶,认真地抽了三根烟......(详情

 
 
 
李云鹤:敦煌壁画守护者
 

1943年生于四川绵阳,196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甘肃省政

 

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甘肃画院艺术顾问、甘肃省美协顾问、甘肃省政协书画院顾问。曾任甘肃画院副院长、甘肃省美

 

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详情

 
 
     
         
  ▲现代佛教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