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读书是青春时段,应该尊重的一条出路。是吧?寒门这个词,在这个时段可以用,在未来几年将会消失的,多年以后,寒门学子就是伪命题。
《两个和尚锵锵锵》2018-07-12 14:34
2018年7月5日,台湾地区举行安乐死公投听证会,在出席听证会的4位学者中,3位都支持开放安乐死。台湾玄奘大学宗教与文化学系教授释昭慧则持反对意见,她认为人的本能与意愿常冲撞,她看到许多个案虽然强调自己想死,但展现出来的每个动作却是求活。
凤凰网佛教2018-07-10 14:02
编者按:很多人都感觉“风水”神秘莫测,人们之所以关注风水,归根结底是因为觉得风水对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富贵贫贱寿夭,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那么,“风水”到底可不可信?“好风水”真的能兴旺家族、子孙昌盛吗?“好风水”究竟如何求得呢?山西省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带我们揭开“风水”的秘密。好风水
凤凰网佛教综合 2018-07-09 13:57
如果是佛珠等配饰,不要随便扔掉,这是对自己信仰的不尊重。当初为什么请佛珠或者配饰呢?你肯定是对这些东西寄予了期望,期望得到它的加持。
凤凰网佛教2018-07-02 10:39
2018年世界杯拉开帷幕,一场场精彩的比赛,扣人心弦。朝念阿弥陀,夜看世界杯的佛系青年们,上线仅几天,就已化身球迷中的泥石流:别人看球砸电视,人家看球敲木鱼!怎么样?就问你怕不怕!关于世界杯,延参法师又说话了!
中国新闻网2018-06-20 13:50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流动的河,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相续不断;前一个念头刚过去,下一个念头又生起。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6-19 13:49
当生气时,我们会倾向相信愤怒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责怪到别人身上。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
新浪佛学2018-06-11 15:36
我们生在福中要知福惜福。我80年的生活中有50年在痛苦中度过,尽管解放以后生活安定一点,但由于自己天真幼稚,不懂事,乱说话,被错划成“右派”15年。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6-04 15:00
平日除了随时修正自己外,必须避免自己“造业”。(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隆煜)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就是放纵扩大自己的错误;如因着而不改变自己的恶习,就会永远受到习惯的支配,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平日除了随时修正自己外,必须避免自己“造业”。业,是思想的累积与行为的总和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5-31 14:09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的话,那就是与佛法正道相应了。如果自己没有布施,见到别人布施了,要生起欢喜心、随喜心,要欣赏、赞叹。现实的佛教徒和一般人却不是这样的,见到别人布施了,要嫉妒和诽谤
凤凰网佛教 2018-05-14 14:26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
凤凰网佛教综合 2018-05-03 13:41
现代各种疾病和灾祸频繁,毫无征兆就可能要遭遇亲人的离别,这些都是无常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可能哀恸不已,沉浸在悲痛之中不可自拔,却又不知所措。
凤凰网佛教2018-04-19 13:55
现代社会大多以利为导向,养成利益薰心,贪求欲望的习气,许多人念念只想父母、朋友、别人能给我什么,而不想自己能给人家什么?一味只想别人给我,就是表示自身的贫穷。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4-10 16:20
在佛教传扬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一些民间信仰,甚至附法外道的干扰。如果有善知识引导,可以让学佛之人,避免误入歧途。但是善知识额头上又没有标识,有意学佛之人,应该如何分辨呢?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4-03 14:12
元朝有一名道士,自称“神机妙算”。有一天,三个士子结伴赴京赶考,便想算算命运,卜一卜应考的吉凶,只见道士掐指一算后,伸出一根指头,士子好奇,问道:“此中何意?”道士说:“此乃天机,不可道破,届时自有分晓。”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3-30 13:37
什么叫恶知识?害你的法身慧命!什么叫善知识?善知识是救你的法身慧命!大家想一想,中国古人说:“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就是跟坏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到卖鲍鱼的市场,慢慢地你有了味道,而自己却不知道!就是你变坏了自己不知道;“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意思就是与好人相交,就像进入到兰草与白芷的房间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3-20 11:22
在常人眼中,远离世俗的修行人,似乎都会涉猎养生,修行人高寿,也就变成情理之中的事情。有好事者,会钻研修行人如何养生,而后实践,期望也能高寿。研究虽然能得出一些结论,但是修行人高寿的秘密,还是修行人最知道。
凤凰网佛教2018-03-19 16:14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心存善念,安住在当下,使自己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令身口远离各种非法,并且培养念佛的习惯,让佛安住在心里,一念佛心一念佛,念念佛心念念佛,这就是正念。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3-16 14:34
弘一法师就是这样,用平实来对治学生对于相的执着。不搞个人崇拜,无论是出家前,还是出家后,一切的虚名都要放下,如徐悲鸿在弘一法师画像题记中讲“视名望如蔽履!”
灵隐寺微信公众号2018-03-12 15:32
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又说心田各不同,功德有胜劣。同做一件事情,因为用心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功德的大小也不同
凤凰网佛教综合2018-02-09 13:45
我们缺少智慧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心有贪恋,有执着。你躺在床上还在想,我家里面存在银行的钞票怎么办?我的子女还没有结婚,孙子还没有结婚怎么办?放不下。
凤凰网佛教2018-02-06 10:29
朋友的可贵,在于能够相互劝善规过,所谓“以苦口为良药,救自救他;以良言为针砭,利己利人。”做人很多时候需要善知识好友的提携、指导
凤凰佛教综合 2018-01-29 13:41
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这个时代的信心和温度,在于这个时代的突破和创造。每个人都需要关怀,每个人也都需要规则,每个人都需要付出,每个人也都需要分享。
新浪佛学2018-01-25 13:58
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
新浪佛学2018-01-24 13:55
现今社会上很多个人与团体都在做慈善,这种慈善和我们佛教的慈善有什么差别?在我们出发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意乐,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慈善?我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做慈善?
凤凰佛教2018-01-23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