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知识>让优秀传统文化 “活”起来 “传”下去 —— 记津门挂甲寺庆音法鼓

让优秀传统文化 “活”起来 “传”下去 —— 记津门挂甲寺庆音法鼓

来源: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时间:2021-04-12

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说:“宗教是一种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优秀的宗教文化在历史传承中不断积累、传播、沉淀,最终汇归为社会文明体中的一元,潜移默化地影响并丰富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中,要让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适应并融合于时代主流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社会各方营造并提供转化与发展的环境与载体。经过近十年来的探索实践,曾经深入民间的宗教民俗文化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方式,“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优秀传统宗教文化的融续与再造,但是伴随着时代的流转变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诸多因素造成的传承危机,如何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条件中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转化与发展,迫切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地思考与探索。这其中颇具典型性的就有天津挂甲寺庆音法鼓。

法鼓起源自佛教,本是僧人在法堂做法事时演奏的佛教音乐,伴随着佛教作为普通民众信仰系统的大众化传播,法鼓传入民间,普通群众结合自身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出丰富而具有地方色彩的鼓牌名,法鼓也以其通俗化、大众广泛参与的表演方式成为百姓喜爱的民俗娱乐活动,这其中流传时间久、极具地域特色的就有津门法鼓。津门法鼓有着400年的历史,于清末民初最盛,旧时每到丰收、新年以及各种节庆、年会、庙会之时,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整个天津市区法鼓声连绵不断、响彻全城,与各种花会、灯会交相辉映。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为代表的津门法鼓名列其中。
津门法鼓以挂甲寺庆音法鼓为首: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后妃曾赐半副銮驾予挂甲寺,清雍正九年(1731),挂甲寺僧人凭借此銮驾成立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这是一个既有精美道具,又有高超表演技巧、优美舞蹈动作的法鼓老会。庆音法鼓表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执各种道具组成的仪仗执事(即銮驾);另一部分是由演奏人员组成的乐队。銮驾有23种共46件,由日月龙凤扇,九曲黄罗伞,轮、螺、伞、盖、金瓜、钺斧、朝天蹬、花、罐、鱼、长、蝠、元、扇、庆、茹、艾、方、软对、硬对、高照等器物组成一堂,场面隆重,仪仗执事庄严华丽。法鼓表演形式有设摆(固定表演)和行会(行进表演),在表演中使用鼓、钹、铙、铛、铬共5种打击乐器,乐谱曲套数十种,目前常用的有集合队员的乐谱、开场乐谱、改点乐谱等,曲套有对联、桥头、瘸腿、绣球、连珠炮、双桥、老河西等。表演时,常隔一套“上擂”,变化多样、优美动听。
挂甲寺庆音法鼓作为佛教文化与中国民间文化结合的典型代表,具有其他民俗文化不具有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地域的唯一性,它是天津独有的民俗文化,有着不同内陆农耕文化的津门海派风格;其次是表演技艺的独特性,它将部分佛教手印与舞蹈动作有机结合,舞蹈和武术有机结合,表演技法多样、舞姿豪放、表情凝重,充满阳刚之气;再次是表演音乐的典雅性,五音缭绕、舒缓有致、曲牌丰富、节奏多样、轻重交错、音响繁复、高潮迭起;最后是表演的壮观性,表演时一般有二三十人演奏,同时有几百人服务,表演队伍庞大壮观,所设仪仗装饰精美,豪华异常。
挂甲寺庆音法鼓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名声比原来更响亮了,但是也面临很多传承、发展的困境。首先是人才的问题,法鼓作为传统技艺,需要传承人的授受相传,但是随着城市现代文明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人不传则法鼓会不兴;其次是资金的问题,表演銮驾的修复与保养,年轻人学习、传承都需要充足、有续的经费保障,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资助是非常有限的;再次是会址的问题,随着城市拆迁改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原来法鼓会的表演地、排演地不复存在,乡土不在法鼓乡情也难再续。
面对种种传承困境,对津门法鼓文化有认同、有情怀的各方有识之士也在积极探索。津门挂甲寺庆音法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传承本身就是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涵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中。对挂甲寺庆音法鼓的保护、传承首先需要主流媒体发挥宣传作用,对传承文化、传承人进行宣传、肯定、传播,让文化本身获得主流价值地位的认同感;相关负责的政府文化部门更应积极作为,在经费、政策、人力方面对有传承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项、有续、长期支持;对于广大的社会力量,政府要有甄别地吸收并引导发挥作用,通过市场化的运用,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真正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作为民俗文化,没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所有的传承、保护必须保障普通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而这些也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运用法治思维贯彻始终。若能如此,在文化自信彰显的历史语境下,津门挂甲寺庆音法鼓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既“活”起来,又“传”下去!
作者刘晓玉、郭晓莉单位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部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8年第7期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