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知识>寺院是干什么的?八个字要记住:息心静默、轨法施训

寺院是干什么的?八个字要记住:息心静默、轨法施训

来源:微信公众号“雪窦山资福律寺”时间:2021-02-03

1.jpg

      诸位大德、善知识,诸位一起念佛的各位同修,阿弥陀佛:

      今天有这个非常殊胜的因缘,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佛法。首先我们感激师长和常住的慈悲加持。我个人对于这个因缘,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佛法,是非常高兴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的生命中,学习佛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也希望,有因缘来一起学习的各位善知识及同修,我们都应该以欢喜的心,来共同进行这次学习。

      这次学习,常住的安排是三个晚上,就是今天、明天、还有后天。这三个晚上,每次是一个小时。在这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内,我们准备学习一个法,这个法叫什么呢?叫《入寺法式》。

      《入寺法式》就是入寺的一些法度,尤其做为在家人,进入寺院以后,应该注意的一些事。

      有人说,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和《入寺法式》有关系吗?

      大家可以展开思路,可以去想。我个人认为,这个法非常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呢?

      大家可以想:假如说,我们一起来共修念佛,你比如说从昨天晚上起七,然后从今天早晨起来,上午、下午,还包括晚上,如果说一起念佛是正行的话,你定义为是属于“正修”——和大家在一起念是属于共修、属于正式修持的话,那现在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入寺法式》就是属于每一座正修之间,属于未修中间的法类。因为每一座正修不可能连起来,中间也不吃饭也不睡觉,一直都是这样,不可能。

      所以肯定在每一次共修之间有一段时间,就是个人安排的时间。所以在每一次正修之间,那一段时间属于“未修中间”,叫“未修中间”。

      如果我们在正行的时候,正式开始一起共修的时候,很努力地持佛名号,一心忆念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一心厌离娑婆的苦……但是,一次共修结束以后,第二次共修来临之前,如果你很放逸的话,那前面那一次共修的功德就非常少了。为什么呢?就因为我们在未修中间这一段时间,你不能如理的安住自己。就因为在未修之间不能如理的安住自己,就使自己在正修过程中,所积聚的念佛的功德,很快就会漏失掉了。

      我们学的这个《入寺法式》这个法,就是为了保证让我们在未修中间这段时间,保持正念,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自己在正修过程中所积聚的念佛功德。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这个法,就非常重要,因它能够保护我们正修的功德。所以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应该全力以赴。接下来我们开始。

      首先《入寺法式》这个法,它从哪里来的?——这个法呢,是来源于《南山律在家备览》。

      《南山律在家备览》是弘一大师晚年时候的一部著作,可以说是从大慈悲心里边流露出来的。而且专对我们在家众,所以叫“在家备览”。

      这个《南山律在家备览》它从哪里来的呢?是弘一大师从南山大师作的三大部里边集出来的。

      南山大师是谁呢?他是生活于公元596到667年之间,我们教内举足轻重的一位高僧,因为他住在陕西的终南山,所以我们后人就直接以他所住地地方来称他的名,这是表示尊重。

      所以《南山律在家备览》呢,是弘一大师从三大部里边集出来的,可以说是精华部分,专对我们在家众。这是《入寺法式》这个法的出处。
      这个《入寺法式》呐,它分了两大章,也可以说是两大科:第一科是“中国旧法”,第二科是“今师要术”。

      第一大科,“中国旧法”。在讲什么呢?

      这个“中国”不是现在的中国,这个“中国”是指印度。

      “旧法”是指当时佛在世的时候,祇洹精舍里边的,一些对于进入寺院的一些法度。所以称为“中国旧法”。也就是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你要进入寺院,应该持什么法度:进入的时候,应该怎么进入;中间在寺院里面住,应该怎么住;离开的时候,该怎么离开。这是当时佛在世的时候,这个寺院里面的法度啊。所以称为“中国旧法”。

      第二大科呢,是讲“今师要术”。

      “今师要术”是指谁呢?是唐代的南山大师。他可以说从大慈悲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对我们后人的特别叮咛。为什么要特别叮咛呢?因为《入寺法式》其实法类非常多,非常细致;到了末代,尤其这个时代,人的根机慢慢的陋劣了,很多的法类如果让我们一下子记住,可能都记不住。那怎么办呢?所以大师就把这些法类集中起来。把重点提出来,嘱咐我们后人。所以叫“今师要术”。

      好,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入寺法式》分的这两大科,就是“中国旧法”和“今师要术”。

      接下来呢,我们就进入正文。在进入正文之前,有一个序:

      《入寺法式》-“俗人士女入寺法”。先出文意。“息心静默非喧乱所集、轨法施训岂漏慢所践。且心栖相表、形异世仪。归奉凭趣、理存规则。故应其俯仰、识其履行。是敬事仪或、如法亲觐。岂可足蹈净刹、心形懈慢。非唯善法无染、故得翻流苦业。可不诫哉”。

      好。这一段呢,是前面的总序。可以分两部分,两小段。第一段首先告诉我们,寺院,到底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一个旅游的地方?

      现在社会上旅游景点太多了,有的人都转遍了,觉得也没什么意思的。觉得到寺院里面来旅游旅游不错——寺院到底是不是旅游的地方?这个地方第一科呢,是在讲寺院到底是干什么的。

      第二科是在讲入须法式。既然寺院有这样的一种特定的功能,进入这样的一种场所,当然就有它特定的一种轨路。不是你想当然的,自己在家里是什么习气,进入寺院还照样。不是这样的。所以第二部分在讲入须法式。这是一个总的总则。

      首先第一部分是讲,寺院是干什么的?大家听着:“息心静默非喧乱所集、轨法施训、岂漏慢所践”。这四句话就在讲寺院到底是干什么的。

      首先,息心静默非喧乱所集。这是指,在这个寺院里面住的人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寺院里面住的出家人,还有一些可能出家的因缘还没有具足,但是他们愿意住在寺院里,也有这样一些在家人。他们住在里面到底是干什么?是“息心静默”。息心,息就是熄灭,心是指的我们在家里的那种杂染心。

      我们在家里是什么样的杂染心,大家可以想一想:刚从家里出来,你在家里是什么心?

      当然在家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心,但是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贪心。在家里是什么?就是贪心;再有一类心,就是嗔心。这是我们能够感触到的。在家的这两大类心,就是贪心和嗔心。

其实还有一类,为什么不归在里面?因为我们一般观察不到——这一类是痴心。


本文恭摘弘一大师遗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第四篇“别行篇”

第二章 入寺法式

太姥山平兴寺 法耀法师讲解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