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浙江佛学院”时间:2020-10-16
据《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
  “五事须打犍槌:此五事即
  一曰常会时,二者旦食时,
  三者昼饭时,四者暮投槃时,
  五者一切无常。”
  犍槌即汉传佛教里作仪轨、法事的法器---钟。


  ·钟之历史·
  钟,源于古印度,有木、石、铜制之别。
  造型既借印度铜铃的元素,
  也取法于中国古代的乐钟。
  《出三藏记集》卷四
  有“《钟磬贫乏经》一卷、
  抄《出曜经》”的记录,
  此系姚秦时凉州竺佛念所译,
  由此可知,
  中国的佛事用钟磬之史,
  不晚于五世纪初。


  陕西富县宝室寺唐贞观三年铜钟线描图
  ·钟之类型·
  佛教里的“钟”又有
  “梵钟”和“唤钟”两种:
  前者“梵钟”悬于钟楼之上,
  作晨昏报时与召集大众之用;
  大钟顶部装有雕成龙头的钩手,
  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花型撞座---八叶。
  八叶以下称草间部分与下带。
  钟之最下缘叫作驹爪。
  八叶以上,依次是池间、乳间两部分与上带,
  除上带下带,还有中带,也称“六道”。

  目前所知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梵钟
  ——陈太建七年钟(现藏于日本奈良市博物馆)

  清鼓丁纹青铜钟
  后者“唤钟”,则通常吊在佛堂、大殿一隅。
  主要用于通告、从事法会、迎请法师之用。
  又称“行事钟”。


  参考文献:
  宽昌《佛教法器漫谈》
  王国栋《略论中国古梵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