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艺术>汉传佛教僧服中国化的演变

汉传佛教僧服中国化的演变

来源: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时间:2020-05-06

1.jpg

  按照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可以拥有3种僧服(三衣)、比丘尼拥有5种僧服(五衣),佛陀为使僧人与外道有所区别,以及避免僧人对所穿着的衣服生起欲染心,于是规定僧衣应染成“坏色”(颜色不用上色或纯色,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称为“袈裟”。此外,在制作上,僧服要由破碎衣片修补缝缀而成,所以称为“衲衣”,寓意少欲知足,远离世间的荣显。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服最初也是沿袭印度的传统。但是中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单是三衣(或者五衣)显然不足以御寒。所以,汉传佛教援引佛制“许蓄百一物以至长物”的规定,在袈裟之外,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等其他僧服。


  这两类僧服称为“制衣”和“听衣”。(《释氏要览》)所谓“制衣”就是佛陀制定的必须受持的僧衣(即比丘的三衣、比丘尼的五衣),只在法会佛事活动期间穿,又称为“法服”。而所谓“听衣”,则是指长衣、百一资具,这是佛陀特许根据机缘开许听任蓄之或不蓄的僧服。出于御寒、文化、风俗等原因,对当地服饰规定了颜色,稍微改变其式样而成为僧人日常穿着的僧服,称为“常服”。


  概括而言,汉传佛教的僧服既有遵从戒律规定、参照古印度僧服式样的部分;同时也有为适应中国各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文化风俗等因素而创新式样的部分。其中法服主要采用经过改造的三衣方袍式;而常服则是南北朝至明代不断发展的结果,主要是对俗家服装略加改造,并持续至今。


  在僧服样式上,早期汉传佛教的僧服与世俗服装无异,只是颜色上有所不同。所以当时佛教僧人称为“缁衣”(黑色),与俗人(白衣)相异。据《续高僧传》记载,东魏时期法上法师担任“昭玄大统”掌理僧录,认为僧俗人等“仪服通混”,于是“制样别行,使夫道俗两异”,此后才逐渐区分,主要是外面的衫袍有了一定的特式,称为“方袍”(后来演变为“海青”),最后在明代基本确定下来。


  比如,在着衣方法上,古印度的“三衣”展开之后实际上是一块方形、拼合的布,其穿着方法是将整块布的一边由左肋绕披到右肩上。而传到中国后,则在左肩穿贴处缝上钩,在胸前缘边作一个纽,用来防止衣的脱落。演变到后来,胸前的纽通常用香木等材料制成的圆环搭在钩上,既方便又美观。印度属于热带地区,一般直接用袈裟衬着其身,而中国佛教僧人通常在常服(大袍)之外披搭法服(袈裟)。


  再比如,在僧服样式上,“直裰”(又称为“直缀”)是把偏衫、僧裙合缀而成的僧服,从唐代中叶开始流行于禅宗,后来演变为僧人的常服,颜色以皂色(灰黑色)为主。《敕修百丈清规》记载:“相传,前辈见僧有偏衫而无裙,有裙而无偏衫,遂合二衣为直裰。”这显然也是中国化的僧服。


  文化因素无疑是僧服演变的重要原因。早期的僧人在作法事时,还是按照古印度的传统“偏袒右肩”,但是这与中国服饰文化传统不符,所以套上袖子,称为“偏衫”。(《释氏要览》)而三衣颜色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化的特点。古印度三衣的颜色以质素为要。但是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为显重视,朝廷将特殊颜色的袈裟赐给有名望的高僧。比如唐代朝廷敕赐的服章“以朱紫为贵”,因此敕赐紫袈裟给有功德的僧人,称为“赐紫”。唐武则天敕赐法朗等紫袈裟,即为赐紫之始。(《大宋僧史略》)此外还有赐绯、赐黄等。而明太祖在洪武十四年(1381)下诏规定各宗派僧人常服与法服的颜色,“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绿绦,浅红色袈裟……”这些规定逐渐延续,成为汉传佛教僧服的特色。


  汉传佛教僧服的演变,现如今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的佛教造像、壁画中找到图像的依据。


  在汉传佛教僧服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僧服——海青。


  “海青”是汉传佛教界缁素二众礼佛或者比较正规的场合时所穿的服饰,其特点是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所以又称为“大袍”。由于江苏吴中之地将广袖之衣称为海青,而僧袍袖广所以援用其名。此外,丛林中所谓“海青”之名,又取义大海浩瀚深广、能容万物,波浪飘逸洒脱、自在无碍;而其颜色“青出于蓝”,意在鼓励僧人策进、不同凡俗。


  海青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的黄袍(隋代以后天子的袍服,衣袖宽阔,着之自在)的形式稍加修改演变而来,不过俗服是曲裙,而僧服是方裙;俗服袖窄,僧服袖宽。这在明代成为僧服的定制。海青在样式上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衣领是用三层布片复叠缝制而成,称为“三宝领”;斜襟部分加以割截、缝缀,表征福田、百衲之意;另外,世俗大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是缝合的。


  现今海青的颜色有两种:一为黑色,是一般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已受戒的可以在海青外搭袈裟,而未受戒者则只能穿海青;一为黄色,是寺院的方丈或法会的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海青并不是按照古印度三衣的要求来制作的,只是一种正规的常服。但是汉传佛教在举行法会时都会穿海青,所以它又具有法服的意味,可以算是中国化的“法服”。


  汉传佛教僧服的演变,受到了环境、文化、习俗的影响,体现了中国佛教为适应时代、地域而作出的改变。这种改变开创出汉传佛教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也为佛教中国化提供了一种借鉴。


作者单位为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本文刊《中国宗教》2020年02期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