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艺术>【苏东坡与大明寺谷林堂】人如深谷幽兰,品若高林之风

【苏东坡与大明寺谷林堂】人如深谷幽兰,品若高林之风

来源:扬州大明寺微信公众号时间:2020-04-24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群体,一定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他们往往身在江湖,不忘庙堂。或是身居高位,心系百姓。古往今来,灿若星辰。在他们当中,有一位文人,用自己的人品文采,成为了整片星空中,最为温暖的那一颗,以至于在他之后,每一个朝代的人,提起他来,都会微微一笑,从嘴角到内心,最温馨的一抹微笑。


  他就是苏东坡,这位宋代大文人,用文字和文采,温暖中国千余年。他曾十过扬州,在扬州留下一段段故事。今天,特此推出《苏东坡与扬州大明寺谷林堂》,循着苏东坡在扬州的足迹,跟着他留下的诗词,寻觅他过去的身影。


  苏东坡与谷林堂:


  人如深谷幽兰,品若高林之风


  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夏秋相交,蝉鸣树梢。


  时任扬州知府的苏东坡,刚刚忙完一天政务,正准备歇下,就有人来禀:大人主持新建的堂,建好了。


  闻言,已经非常疲惫的苏东坡,精神立刻为之抖擞,换上便服,连轿子也不坐,只带了一个随从,就急忙忙赶到蜀冈。


  转眼到了,环顾四周,古木葱郁,鸟鸣不绝,堂庙轩昂,古色古香。苏东坡看了十分欣喜,稍一捻须,脱口而出:“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若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随从问,这所堂,还没有名称呢?苏东坡大笑,就用这首诗的前两句截字,称为“谷林堂”吧。


  谷林堂前花木盛


  遥寄思念东坡情

微信图片_20200424142332.jpg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当年苏东坡亲自主持兴建的谷林堂,已经难寻踪迹。而在大明寺内的谷林堂,根据史料修复,也成为了很多人,纪念苏东坡的最佳场所。


  琼花盛开,绿柳垂条,谷林堂前,花木繁盛。堂中迎面“谷林堂”三个大字,中间一幅山水画,意境深幽,如临其境。一幅对联悬于两旁,正是“谷林堂”的由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在谷林堂的案桌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盆水旱盆景。山石嶙峋,鬼斧神工。此处盆景,其实源于苏东坡在扬州时,写过一首《双石》:“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従鸟道绝峨眉。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他还专门写了一段序言,讲述自己如何得到两块盆景石,并引用杜甫的诗来赞誉:“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苏东坡的这首诗,以及序文,也成为了扬派盆景在宋代最早的文字记载,如今扬派盆景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人也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苏东坡。


  谷林堂共分三间,中堂两侧,各有偏房,各自陈列着苏东坡的画像、字帖等,画像栩栩如生,字帖入木三分,生动再现苏东坡的奕奕神采。


  前有平山后有祠


  纪念恩师欧阳修

微信图片_20200424142510.jpg

  在大明寺内,谷林堂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前有平山堂,后有欧阳祠,特别是平山堂和谷林堂,中有长廊相连。平山堂、欧阳祠都是纪念欧阳修所建,同为“唐宋八大家”,而欧阳修还是苏东坡的老师,也曾担任扬州知府,同样留下千古佳话。


  欧阳修在扬州担任知府期间,关爱百姓,了解民生,而他的风雅,也为这座城市的风情,增添上“坐花载月”的浪漫,明月之下,诗人们饮酒作诗,用刚从湖水中打捞出来的荷花,作为击鼓传花的道具,这样的风流宛在,和兰亭雅集,竹林聚贤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而欧阳修在这里写下的《朝中措·平山堂》“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早在苏东坡22岁中进士时,欧阳修读到他的文字,不由赞叹:“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慧眼独具的欧阳修,早早就为苏东坡的未来,给出了一个“独步天下”的定语。从此之后,在苏东坡的仕途之中,更是多次提携,关照有加。如今,在谷林堂中,还有一幅画像,名为“嘉祐贡举”,画面上欧阳修安坐榻上,神情怡然,而站在一旁的苏东坡,面白无须,意气勃发。


  事实上,苏东坡的一生之中,曾十次来到扬州,一半是因为这里的风物宜人,一半是因为追思自己的老师欧阳修。师恩如海,此生难忘。就连他兴建谷林堂,其实也是效仿欧阳修的平山堂。


  恩师先题朝中措


  东坡再续西江月

微信图片_20200424142514.jpg

  在谷林堂的右侧板壁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那首著名的《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这是苏东坡第三次来到扬州时,是在1079年,受到当时名士相邀,希望他能在欧阳修的平山堂中,在《朝中措·平山堂》之后再写一篇,能够达到“名区双璧”的效果。苏东坡欣然应允,当时“红妆初轮,名士堵立,看其落笔置笔,目送万里,殆欲仙去尔。”众人“堵立”,极为期待,而苏东坡当然不会让人失望,一首《西江月·平山堂》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从这首词中,不难看出,苏东坡对于恩师的怀念。“三过平山堂下”,来过三次扬州,就必定要来平山堂。可惜的是,当时欧阳修已经去世了,所以“十年不见老仙翁”。


  其实,诗人在每一次提笔作诗时,笔端文字的流淌,其实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第三次来扬州的苏东坡,正处于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之中。朝廷对他的任命,忽远忽近,远在江湖之中的苏东坡,始终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和欧阳修一样,在仕途坎坷之后,还能遇见明君。但是,“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充分表达出内心的不踏实。果然,几个月之后,苏东坡就遭遇了“乌台诗案”,锒铛入狱。


  苏东坡对于平山堂,对于欧阳修的怀念,是始终贯穿在一生之中的。后来苏东坡还在黄州写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其中,又提到了平山堂,提到了“醉翁”欧阳修,提到了恩师所写的“山色有无中”。


  空谷幽兰现人品


  高林之格太守风

  今天的谷林堂,静静屹立,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苏东坡的故事。谷林堂中有一幅版画。画面上的苏东坡,深入田间地头,笑抚老农手臂,嘘寒问暖,平易近人。


  画面上再现的场景,是苏东坡担任扬州知府的时候,那已经是他第十次来到扬州了,元祐七年,也就是1092年,苏东坡已经56岁了,而他这次来扬州,是当官来的。经过一生的官海沉浮,他早就看淡了一切。于是,在上一次路过扬州,也就是第九次从杭州经过扬州时,写下了《杭州召还乞郡状》,恳请辞去京职,要求在“扬、越、陈、蔡”四郡中担任一郡郡守,并以扬州为首。漂泊一生的苏东坡,愿意在自己的后半生,在扬州这块土地上,稍稍停歇一下,并用自己温情的目光,注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


  苏东坡如愿了,他在扬州当官,时间并不算长,三月起,八月终,不过半年时间。不过,他做到了一位父母官,所能做到的一切,他的万丈才情,在扬州化作了爱民如子的殷切关怀。


  著名学者丁家桐在散文《太守之风》中,总结出了苏东坡在扬州的四大政绩:


  一是宽积欠,他在这年诗中写道:“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他曾调查过两浙、淮南、京西三路农民负担,农民告诉他,“丰年不如凶年”,就是当时推行的“青苗法”,让农民负担太重。为此,他在扬州写出近万字的《论积欠状》,这也是他共奏议中最长的一篇文字。随后又上书,要求制止州县“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他的建议终致朝廷修改章程,放宽追欠年限。


  二是允贩运,扬州运河为南北交通要道,每年漕运、盐运以及其他物资运输官船甚多,由于设限过严,导致船民贫困,生活艰难。在当年的七月二十七日,苏东坡连上两表,说明要放宽政策,主张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兼带一些“透漏违禁之物”,以船养船,让船民有利可图,保证船民生活。


  三是禁贪腐,八月五日,苏东坡上表呈请禁止盐酒税务官员按税额年终分红,他认为这是官场陋习,行风不正,破坏了朝廷纲常。


  四是增景点,也就是谷林堂。堂畔有深谷高林,老槐稚竹,还有呼号山鸦,清虚溪蝉,极富野趣。


  如今,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苏东坡,是如何一次次走进民间,了解社会疾苦。他用文人独到的目光,去审视当时的世间。他所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是站在黎民的角度上,为他们申苦,为他们奔走。


  沧海桑田,当年苏东坡修建的谷林堂,已难考证。但是苏东坡的故事,依然寄托在现代的谷林堂中,人如深谷幽兰,品若高林之风,世代相传,经久不息。


  内容来自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