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艺术>“汉魏风骨”,略说后秦时期的麦积山造像

“汉魏风骨”,略说后秦时期的麦积山造像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微信公众号时间:2020-04-14

  随着西晋王朝灭亡,晋朝士大夫的南迁,中原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北方文化发展出现断层。北方少数民族虽然文化落后,但他们处于自己民族历史的上升时期,其统一北方的雄心与曹魏时期的抱负较为接近,所以便与汉魏思潮有了某些共同之处,从而使其审美理想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骠悍尚武精神与“汉魏风骨”的结合。

微信图片_20200414105523.jpg

  麦积山造像


  麦积山后秦时代的佛教造像风格,称为“后秦风格”,其典型样式是:一,造像规模较高大,石窟以中、大型为主;二,造像大都高额深目,鼻梁挺直与额头连成一体,带有贵霜-犍陀罗艺术风格的痕迹;三,袒露身躯,薄衣透体,明显地表现出笈多-马图腊艺术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是古印度佛教艺术最初传入中国时期的典型样式,但是只有在麦积山后秦时期的石窟中和以后的云冈一期石窟中能够见此类造像。所以“后秦风格”是当时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北魏中期。

微信图片_20200414105530.jpg

  麦积山早期开凿的石窟有第74、70、78、57、165、156、148、128号等,这些石窟大多是中、大型窟龛,窟内塑像中许多被北魏和后世重修或重塑。其中74、78窟高大魁梧的五身大佛,虽经北魏重修,但还基本保持了原塑像的风貌,表现出鲜明的早期佛造像风格,这也是麦积山早期石窟所独有的风格。


  比如,第74号窟石壁佛,泥塑,高295厘米,佛结跏趺坐于窟内右侧高坛基上,两手前后重叠置于腹前,呈禅定式。整身塑像除腿部略有损伤外,大部分较为完整。佛头上有水波纹高肉髻,面型方圆,两鬓较薄。高额深目,眼睑薄而眼角较长并微向上挑。鼻梁挺直,鼻翼较大不做鼻孔。两唇紧闭,下唇略显厚重,嘴角稍稍上翘微露笑颜,石刻般的下颌,给人以坚毅的感觉。流畅的阴刻线条,刻画出透体的主佛身躯,表现出明显的笈多-马图腊之风。


  后秦与西秦和北凉的年代基本一致,从塑像技巧看,远比“河西三样式”的水平高。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河西三样式”是佛教造像传入汉土的早期形象,尤其是炳灵寺早期西秦的一些有明确题记的造像,可以作为确定同类风格造像年代的依据。然而麦积山早期造像的艺术风格与这三种类型都不相同,从艺术水平上看,“后秦风格”远远超过了“河西三样式”,对后来的云冈北魏一期石窟造像产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自开创的初期,就有着很高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200414105545.jpg

  “后秦风格”的主佛造像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禅坐、说法或施无畏,整个造像从头顶至结跏趺坐的双膝呈等边三角形的平衡与稳定,以表示佛内心世界的清静、坚毅与稳定。这也是贵霜-犍陀罗和笈多-马图腊佛教雕刻艺术的一个共同特征,在整个麦积山佛造像中鲜明地表现出外来的色彩。

微信图片_20200414105552.jpg

  此时的佛造像艺术在主佛的外部形象上严格地遵守古印度时期的“三十二相好”要求,但雕塑上运用流畅的阴线来表现柔软的丝绸服装质感和头发与衣纹的绘画装饰性,充教分体现着中国秦汉文化的传统。贵霜-健陀罗和笈多-马图拉的佛造像虽然有“三十二相好”的教条束缚,但是由于受希腊化古印度世俗艺术的影响,依然表现出世人的形象,身高也与世人基本相符或略高。与之相比,麦积山十六国时期的佛造像大都高大魁悟,体格健壮,剽悍强劲。


  佛教造像虽然是宗教观念的形象化,但它毕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麦积山在建造规模上开大窟,塑巨像,追求巨大恢宏。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凝练概括、朴素古拙、粗犷雄浑,从中透出与“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气势,也蕴藏着秦地文化那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内涵。麦积山佛教造像的“后秦风格”正是在汉魏传统基础上,开始对来自西方的艺术文明的吸收、融会和改造,这丰厚的文化土壤和两大文明的撞击,交织出这一时期麦积山佛教造像特殊的艺术风格,经过几十年的消化,终于在北魏时期取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成就。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