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艺术>五代十国,佛教造像艺术上的一个转折

五代十国,佛教造像艺术上的一个转折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时间:2020-04-10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黄河流域相继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占据中原一带的王朝。“十国”则是指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等九个地方政权以及建立在山西的北汉。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断层时代,佛教造像艺术沿着唐末的颓势,进一步走入低谷。

1.webp.jpg

4.webp.jpg

  虽然从全国范围内看,五代作品留存较少,但亦可作为五代文化断层的印证,为理解宋代佛教造像艺术打下基础。比如,南京市栖霞寺舍利塔的天王立像,其造型精致,姿态神情刻画入微,足以代表南唐佛教造像水平。天王头戴盔,身穿铠甲,内穿战袍,袍袖绾结,后着披膊,腰束革带,拦袍长曳,膝部扎裤褶,脚穿战靴。右手紧握武器左手当胸,五指屈伸。雄健挺拔,浓须连鬓,俨然是一副将军形象,与唐代天王相比,更具现实性。

2.webp.jpg3.webp.jpg

  栖霞寺舍利塔的力士像,右手伸掌横至胸前,左手持金刚杵,金刚杵粗大沉重。姿态和前图异趣,腹部后缩,上身前倾,居高临下,嘴巴紧闭,更具逼人的气势。中国佛教造像的铺式,至唐代形成定式。一铺中多有一佛为主,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充当胁侍。栖霞寺舍利塔的菩萨、天王、力士,每对之间均左右相对,显然还保留着唐代格局。力土的形象和姿态,与龙门、麦积山等石窟的唐代力土像颇多共同之处。可见南唐造像尚留有较浓厚的唐代风格。但其精工细腻的雕刻手法,却已透露出南唐崇尚典雅秀丽的艺术趣味。

11.webp.jpg

  山西平遥县的镇国寺,在县城北15公里的赫洞村。寺内万佛殿系五代木建筑遗构,殿内佛坛宽大,上设塑像11尊,中为释迦佛,两侧有迦叶、阿难二弟子,向外有文殊、普贤二菩萨和天王,佛前有供养菩萨两尊。这些像虽经明清两代予以重绘,但五代风格依然如故。图中的菩萨像,敷彩是清代完成的,所以依然鲜亮,而五代的风格只能从菩萨造型上去体味。圆润丰腴的面颊,依然留有盛唐的影子,但有些程式化的造型却隐现了未来宋塑发展的趋势。

12.webp.jpg13.webp.jpg

  敦煌石窟五代作品极少,仅存的几例作品艺术成果也一般化。比如,第261窟西壁前佛坛南侧菩萨,此窟因烟熏而面目全非。但是,透过这历史的烟雾,依然能够感受到菩萨端丽丰满,娴静大方的形象。菩萨单腿盘坐于莲台上,神情庄重,泰然自若。此作可谓古朴厚重,富有写实作风,但比起唐代来还是略微逊色许多。

31.webp.jpg

32.webp.jpg

  天敦煌莫高窟第261窟西壁前佛坛南侧天王,高181厘米,头戴皮盔,身着铠甲。眉弓凸隆,目光炯炯,鼻梁挺直,方唇紧闭,神气十足。从战甲和相貌看,显然是一位西域少数民族的武土形象。经过晚唐和五代的社会动荡,敦煌与中原的联系不畅,所以此时莫高窟的作品,从艺术水平上已无法与唐代相比,更显示出地域性特征。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北方石窟造像已趋衰退,四川的前蜀和后蜀期间造像依然兴盛。当时四川的绘画艺术与南唐共为全国的两个绘画艺术中心之一,石窟造像是最活跃的地区。此时期造像题材主要有:千手观音、药师佛、救苦观音或白衣观音与地藏、地藏十王、十六罗汉等。佛说法群像或佛的尊像更为减少,以菩萨作为主像的龛窟大量出现,造像组合也较为自由。虽然在中原一带,五代时期基本是佛教造像艺术的断层,但是在四川地区,却上承晚唐,下启两宋,从题材和形式到雕刻技法,都显示着过渡性,酝酿着新的变化,预示着新时期的到来。


  参考|《妙相庄严-佛教艺术观》傅小凡著

  编辑|静秋

  图片|浙江省博物馆、南京栖霞寺、平遥镇国寺、敦煌莫高窟

  责编|明月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