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珠海市普陀寺微信公众号时间:2020-04-09
成佛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普度众生也有多种途径,而回向则是修行中最基本的法门。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没有回向,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没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费了。
回向的含义 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趣向,归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回向的对境。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叫做回向。另因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名回向。 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 (1)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 (2)众生回向:谓深念众生,故愿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给与他人。 (3)实际回向:谓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回自己的善根,求平等如实法性。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多回向多所开示,除了采取了一般回向的意义,又具有净土宗的鲜明特色,下面试概述之。 印祖在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九中开示:“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人各有志,人各有业(业谓职业)。但随缘随分即可,不必与一切人皆同也。”此说三种回向与《大乘义章》相同,而同生净土为归宿。 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可以保护我们的功德和善根。若是不回向的话,在相续中突然生起嗔恨心或者产生邪见,这个功德就会消失。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一个大银行,它是“法界银行”,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功德存在这个银行里。善根、福德、功德回向以后,就不会受到嗔恨心、邪见的损害。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些非常重要。 功德存在法界银行里,“利润”特别大,每分钟都在增长,而且是无穷无尽的。留在自己的手里,它不仅不会增长,没有利润,还不安全。善根福德的果报也是,若是没有回向的话,享受一、两次就会消尽。就像钱在自己手里,花掉了就没有了一样。如果存上了,这个果报我们享受无数次也不会穷尽,直至菩提,直至成佛。 如何作回向 回向时的心量越大越好。普贤菩萨作回向的时候,把善根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众生无边,我们学习普贤菩萨,把功德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这样我们所作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际的。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功德没有了。不是这样的。你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所得到的功德会更多、更圆满。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这首常见的回向偈很明确的告诉人们,要将修行功德首先要回向庄严佛的净土,还要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下济三途苦(地狱,饿鬼,畜生),还希望见者闻者,都能发菩提心,力求在这一世报身中就能脱离生死轮回,与行者共同到极乐世界中去。 修行要心口相应、解行并重,我们要学习诸佛菩萨最胜的、如海一般广大的诸行愿。发心、回向都是愿。一个是在功德还没有做,或者准备做的时候发的愿;一个是功德做完以后发的愿。我们跟随诸佛菩萨发大愿,这样心胸才能打开,发自内心地饶益所有的众生,才能断除我执我爱、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