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知识>佛教如何分析“乐”

佛教如何分析“乐”

来源:灵隐寺 时间:2020-02-12

640.webp (2).jpg

  云何乐?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软性。心软性。身堪任性。心堪任性。身离盖性。心离盖性。身轻安性。心轻安性。身无燋恼性。心无燋恼性。身调柔性。心调柔性。总名为乐。 ——《阿毗达磨》

  佛教辞典对乐的解释

  【乐】

  乐,为‘苦’之对称,即身心适悦之感觉。三受之一,又作乐受;亦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故又作乐根。若由身、心上区分之,于身之适悦感受称为乐受;于心则称喜受。乐总为一切善业所引生之果报,故其业亦称顺乐受业。乐有多种分类。

  【三乐】

  1、天乐,修十善,生于天界所受之乐。

  2、禅乐,入禅定境界之乐。

  3、涅槃乐,又作寂灭乐,得涅槃之乐。

  《佛学大词典》另说三乐

  1、外乐,指眼等前五识所生之乐。

  2、内乐,指初禅、第二禅、第三禅意识所生之乐。

  3、法乐乐,由无漏之智慧所生之乐。

  【四乐】

  1、出离乐,又作出家乐,即出家求道而得解脱之乐。

  2、远离乐,指初禅之乐,即远离欲与恶不善法之乐。

  3、寂静乐,为第二禅以上之乐,即止息寻、伺等精神作用之乐。

  4、菩提乐,远离烦恼而获真实智之乐,即得菩提之乐。

  此四种乐又称四味、四无罪乐,乃超越世间之寂静世界所具有之四种乐味。四种乐加上涅槃乐,则为五种乐。这在《大毗婆沙论》《俱舍论》《成唯识论》中,有专门的论述。

640.webp (3).jpg

  【极乐】

  极乐的意思是说,世间任何五欲之乐,都没有办法与佛国净土的解脱之乐相比,所以叫作极乐。

  人间的乐是与苦相对的,所以是比较的乐,而不是绝对的乐。西方净土的安乐则是绝对的,不是与苦相比较而来的,因此叫极乐。

  佛教对“乐”的分析

  乐可分成三种:1.五欲的乐,2.禅定的乐,3.解脱的乐。人间及天上的凡夫,最多只有欲乐及定乐两种。

  五欲之乐,是执于无常之乐,是烦恼;

  禅定之乐,是求得解脱之乐,是法乐;

  涅槃之乐,烦恼即菩提,诸法一如,是究竟乐。

  1.五欲之乐

  五欲乐是指财、色、名、食、睡。但事实上,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指眼、耳、鼻、舌、身所接触的相对的境界,那就是色、声、香、味、触五种,称为五欲之乐,这和苦是相对的。而凡夫的众生,苦多乐少,往往乐是苦的果,苦是乐的果;相反的,苦是乐的因,乐是苦的因。

  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宇宙万物没有说恆常不变,没有说不是无常。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知道我们所谓得到的那种五欲六尘之乐,真是幻妄之乐。

  苦是乐的果

  为什么说苦是乐的果?例如有人以负债来先享受一番,还债之时必然有得苦吃,这是先乐后苦,乐成了苦的因了。相反的,有一些人修苦行,希望求升天国,或者拼了命辛辛苦苦赚钱,然后拿了钱去旅游、享受了,那就是乐为苦果。很多人为了肚子饿要吃饭而去工作赚钱,但是工作了一整天,吃的时候只短短几分钟就吃饱了,这不能不说是苦多乐少。

  至于宗教的苦行,在印度及中国,都有这种苦行的宗教。有的把自己浸在水底,有的挂在树上,有的囚处山洞不见天日,有的涧饮木食草衣石座,老死不与人间往还,这样苦苦的修行,其目的是为了升天,为了羽化、蝉蜕。在他们主观的感觉上,修行到最后,会享受到放下物欲的快乐,这是由苦行而得来的,但却仍不究竟。

640.webp (4).jpg

  2.禅定之乐

  必须勤集善根,才能真正得到禅定之乐。禅定之乐是从打坐修定而得到心的平静安稳。没有身体沈重的负担,没有杂念妄想的负担,心中无事,感到非常轻安稳定,乃至时空感消失。

  若跟五欲之乐相比,五欲之乐是从刺激获得,禅定之乐是从负担的释放获得,一旦获得禅定的乐,便不会贪恋五欲之乐了。

  只不过这种禅定的乐只有在定中才可以享受到,离开了禅定就没有,所以仍是间断性而不是一次乐便能永远乐,所以不能称作极乐。

  3.解脱之乐

  解脱之乐,是没有魔障的扰乱,不受五欲的引诱,没有得失的烦恼,没有安危的困扰,没有生死的忧喜;既不被物质的环境所牵累,也不被精神的影响所动摇,所以称为解脱之乐,就是最彻底、最究竟的快乐。

  佛教经典介绍的极乐世界

  依据《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当年阿弥陀佛在修菩萨道的阶段,是位出家的比丘,以一位比丘的身分而发弘愿,愿他自己成佛的时候,能出现一个世界,名字叫极乐。也就是说,他是在极乐世界成佛。极乐的意思,又可以翻译成安乐,所以极乐世界又称为安乐国土。

  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图

  在佛教净土经典中,都有介绍极乐国土依正庄严的大概。《无量寿经》卷上说其国众生:‘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

  又说:‘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无山无海,‘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亦无四时春秋冬夏,不寒不热。’

  ‘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自然之物。’其国中的‘声闻、菩萨、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阿弥陀经》又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位),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如观世音、大势至等)。……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如何自在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用功德成就的清净国土,修学从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入手,加上修习福慧善根,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使众生得到无上功德利益。

  向往极乐世界,修学要如经所言,爱惜一切众生,利人而不去迫害,帮助大家得到美好智慧之生命,远去痛苦,就会得证极乐世界无量寿的功德利益。心存善良清净,就会得证心灵安乐解脱的功德利益。要施与大家饮食、衣服、医药、家庭常用品和一切所需要的物品。就会合入极乐世界百物富足的功德利益。

  发愿修学极乐净土,应该不去做一切不如法的事,做对于所有人有利益和有贡献的事。向人说六波罗密、四摄法,深刻了解因果,实修实持以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就会得以早生极乐世界的功德利益。如法精进修持,就会得证极乐世界事事如意的福报。

  极乐净土的修学,要常积福田、常修智慧、常学忍辱。这些都是佛陀在经中对我们的教导,我们如法修之,得不可思议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受其安乐的大福泽。

  西方极乐世界图

  极乐世界与天界有什么区别

  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如来“果地”上建立起来的世界。极乐世界,真正摆脱六道,寿命无量,而天界寿命虽然长,但是终究会享尽,而继续堕入轮回。

  极乐世界,没有苦,只有乐。极乐世界清静无染,没有三恶道,往生过去都化成男身,没有女人,也就没有男女和合,人人都一心向佛,真正清净。人人无需工作劳苦,饮食随念而至。而天界仍然有烦恼,有的天有欲望,有的天无形无想陷入空。

  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每天可以听闻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讲法而迅速得不退转,证得种种果位,具备智慧神通,十方度化众生,法乐无穷。而有的天界还有阿修罗进犯。极乐世界为诸佛赞叹推荐,每个菩萨都有智慧神通,可以接引生生世世的父母,令他们学佛往生。

  佛门妙乐,堂奥甚深。佛教宝藏,价值无量。虽然有很多人现在尚未体会到这种无上妙乐,相信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将有越来越多人分享到这无以言表的法乐,为自己的快乐人生源源增上!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