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新闻>福建佛教中国化 • 解经 ▍主动践行佛教的入世精神

福建佛教中国化 • 解经 ▍主动践行佛教的入世精神

来源:微信公众号“福建省佛教协会”时间:2022-05-18

1.jpg

  主动践行佛教的入世精神

  释向愿

  佛法东来,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深深地融入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中,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和这里的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即是佛教走向中国化的历程与呈现,佛教真正的本怀是教育和引导人类皆能成为具备自利利他功德的觉悟者。佛教在中国延续与存在的理由,不仅在于其是一个追求个人解脱和超越的宗教,而且也具有净化人类思想与合理规范人类行为的积极作用。并且,佛教的这种净化思想与规范行为的价值标准与中国的传统伦理没有冲突,甚至还进一步对中国固有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丰富作用。时至当代,佛教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在漫长的弘传过程中,佛教的核心教义始终未曾改变,佛教自觉觉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根本精神也未曾丢失。佛教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化,自身需要不断地改变和调整,这是对当时文化的合法回应与弘法利生的契机方式,正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些改变与调整正是佛教中国化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些调整与改变的过程也记录了佛教中国化的种种经历,其对未来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有着经验性的指导价值。

  佛教起源于印度,集大成于中国,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佛教在福建的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福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重镇。亚洲汉传佛教,几乎尽出八闽。福建的僧人,向来与南传佛教主要国家交往密切;及至当代,福建佛教的法脉繁衍至欧美及澳洲等;而具有中国佛教特质的禅宗,禅门五大宗派皆由福建僧人或弟子创立。时代在不断地变迁与推进,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最终更要积极地面对现在、迎接未来。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环境日益多样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佛教在继续保持“否认自我独大的缘起智慧”与“积极利他的菩萨精神”的同时,还需要在时代的大环境、现实的大背景中找准自身的着力点,全面挖掘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的潜力,合于时宜地将佛教的自觉精神与利他情怀付诸社会实践。首先在人才的培养与道风的建设方面要下大力度,全面加强僧人自身素质建设与提升,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大力培养在传统文化方面有造诣、在国际交流平台能发言、在佛教学修方面有自信且有德行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更好地顺应时代,为和谐社会净化人心,为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充分发挥福建祖庭文化纽带作用,推动与周边地区,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统一,世界和平,实现复兴中华的伟大中国梦。其次在僧团管理制度上要强化戒律精神规范僧团行为,不断继承完善丛林制度祖师清规,使僧团健康有序地发展运作,树立佛教良好的社会形象与榜样作用。杜绝戒律涣散,信仰淡化,修学懈怠,图于安逸的不良现象。另外,我们自身要对教团内具体利他事业进行如理思考与合法定位,佛教所做的任何社会事业都不以商业运作为目的。所谓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在社会慈善、素食推广、禅武养生,佛教医院,佛教养老,临终关怀,文化传播等,诸如此类的事业与领域大有可为,都是为了实现建设人间净土,更有效地践行佛教利益社会,慈悲济世的菩萨道精神。

  综上所述,佛教在保持自身优良传统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迎接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祖国的繁荣与富强是中国佛教慧灯永耀的基本保障,广大信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其次才是佛教的信仰者;从信仰的角度而言,因为是佛教的信仰者,就应具备优先的自觉力,积极主动地去践行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入世精神。佛教组织及个体信仰者在不失佛教教义内涵的前提下,应更好地总结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历史经验,自主自觉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制度、文化。这样,才能将菩萨自觉觉他的精神得以充分实践。真正体现出佛教积极而正向的核心意义,也为世界人类提供更深广的普世价值。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