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般若讲堂>净慧长老:僧团的道风要传统化、管理要律制化、弘法要大众化、生活要平民化

净慧长老:僧团的道风要传统化、管理要律制化、弘法要大众化、生活要平民化

来源:微信公众号" 温州佛教"时间:2022-05-11

       僧团的道风建设要传统化,僧团的管理要律制化,僧团的弘法要大众化,僧团的生活要平民化。

——净慧长老

       本文根据净慧长老在河北省佛学院第四届学僧毕业典礼前夕所作开示之录音整理而成,题目为编者所加。

       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明天是河北佛学院第四届学僧的毕业典礼,第四届的毕业典礼比第三届的毕业典礼迟两天,我记得第三届的毕业典礼是在2005年的7月1号举行的。在第三届学僧毕业典礼上,我也有一次讲话,提出了一点点想法,就是关于僧团建设的“四化”工程。这“四化”工程就是:僧团的道风建设要传统化,僧团的管理要律制化,僧团的弘法要大众化,僧团的生活要平民化。这四化提出来以后,我感到在我们柏林寺,在河北佛学院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响,也有许多的理念在落实之中。这“四化”的工程,是我们僧团建设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方向。

       佛教之所以为佛教,是因为有传统、有传承,没有传统,没有传承,佛教也就不成其为佛教。所以,僧团的道风要保持传统,要有传承。传统与传承在意义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我们传承的就是所谓“传统”,如果没有“传统”传承什么呢?传统就是我们的“法”,传承的就是“法”。

       由于佛教从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不久,在一个传统下面分了若干个传承。从大的传承来说有南传、汉传和藏传,我们现在所说的传承,就是指的汉传佛教的传统和传承。汉传佛教的传统与传承又有若干具体的传承,比如说,中国佛教有八个宗派,这就是八个传统,也是八个传承。每一个传承当中又分为若干师承关系。传承是很具体的,只有有传承了,修行才有根据,修行才有源流,修行才真正从源头开始有加持力,有摄受力。

       藏传佛教强调传承,汉传佛教也同样强调传承。而且传承是很具体的,比如说我们柏林寺这个祖庭,是赵州祖庭,是赵州门风,赵州禅。具体到今天,我们柏林寺就是临济宗的传承,临济宗的传承到了今天又有所发展,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的传承呢?这就从虚云老和尚,到本人再到下面的大和尚还有其他的几位法师,都接受过传承。这个传承在今天又有发展,发展为生活禅。生活禅的源头——释迦牟尼佛,生活禅发展的过程——从禅宗到临济宗,从临济宗又到虚云老和尚这一派,然后再到本人这一派,这就是一个传承。所谓道风建设传统化,实际上就是要很好地保持我们的传统与传承,这就叫不失宗风,或者叫不坠宗风。宗风不坠,传灯有属。

       僧团的管理要律制化。戒律也是一个传承,律制化也是接受戒律方面的传承。我们出家人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要从师受,都要从僧团受,因为僧团有这个戒律的传承,不从如法的僧团受,就不得戒。所谓不得戒就是说,这个传承体现不出来,这个传承缺乏必要的条件。作为在家居士来说,只要是受了三皈依,就接受了佛法的传承,因为三皈依是佛法的根本传承。三皈依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一直到现在,只有这个传承是最坚固的,只有这个传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有一些传承中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间断,只有三皈依的传承没有间断过。即使在法难期间,三皈依的传承也没有断。皈依佛、法、僧三宝,大家不要等闲视之啊!这是佛法的根本传承,所谓建立信仰,建立了信仰,就是种下了出世的圣因,所以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要意识到,我们都有传承,要珍惜自己的传承,要尊重自己的传承,要非常爱护自己的传承。千万不可妄自菲薄,说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传承,这是一种误解。不过,汉传佛教确实在这个传承的问题上讲得不多,讲得不多不等于没有传承。

       僧团的弘法要大众化。大众化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不要采取关门主义,不要关门,要把门开得大大的。佛教只有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才有真正的社会基础,佛教才真正有教化的对象,佛教才真正有众生可度。

       玉泉寺最近写了一块牌子,挂在门口:喝了酒的,你不要进来,抽烟的也不要进来。你进来,这个不许,那个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我说你们许什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进来?照着那个牌子检查一下,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进寺院。看那里大门是打开了,实际的大门是关的严严的。我说赶快把这块牌子拿到灶头去烧掉。喝酒的也可以来,吃肉的也可以来,抽烟的也可以来,你不是度众生吗?喝酒的人就不是众生?吃肉的人就不是众生?抽烟的就不是众生?那可是我们真正要度的人。每个人都清净了,每个人都净化了,还要你度做什么呢?就是要度那些有缺点的人,度那些有毛病的人,度那些有问题的人。有问题的人你能度,那显得你佛法有力量,显得这个和尚有摄受力、有凝聚力、有亲和力、有感化力、有感召力。不过和尚有时候很狭隘呀!这个不许,那个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不许,要晓得那是社会,那是在家人,你不要把要求和尚的清规戒律去要求社会的每一个人,那怎么做得到啊?你只有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弘扬佛法,努力地宣传三皈五戒。对喝醉酒的人来宣传三皈五戒,对抽烟不停止的人来宣传三皈五戒,那才是有作用。大家都不抽烟,大家都不喝酒,你给他讲半天有什么用啊?没有用。所以呢,我感觉到我们僧团弘法的大众化这一点,要着重地努力,要把门开得大大的。

       门要开大,首先我们的胸怀要开放,“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过,我看这对许多人来说,好像是一句空话,“心包太虚”怎么包得了啊?喝了一杯酒的人你就包不了。大家好像也有个想法,这喝了酒的人气味很大,这不是把清净佛地弄脏了吗?佛地是清净的,我想在佛地上,我们每一个住在寺院里的人,清清净净的,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守好清规戒律,对社会上来的人,不要那样去要求。那样去要求,你就把我们教化的人完全局限在那些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人里去了。说实在的,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人,好教化,有善根。但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人,占大众的百分之几呢?恐怕比重很小,还是处中间状态的人占多数。所谓的大众化,至少我们要争取占中间状态的那一部分人,使那一部分人逐步地转化过来,这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本领,就要靠我们自己的修为,就要靠我们自己的道德与人格。所以僧团弘法的大众化,每时每刻都要想到这件事,不想到这件事,那就是我们在佛教传播上战略上的一大失误,将来会把佛教推到一条绝路上。

       佛教创教至今,2500年,有多少信徒呢?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不到4亿人,中国占了1亿。按照世界佛教联合会的统计,5亿人。不管是4亿也好,是5亿也好,和这个2500年,和佛教这样一个大教,不成比例。基督教是多少人呢?大概比佛教要多5倍,全世界的第一大教是基督教,从佛教的人数这样一个比例来说,佛教大概占世界所有宗教的第四位,人数很少。这个不能说和我们中国佛教徒没有关系,我们中国人口最多了,发展佛教只有中国最有潜力,其他的国家没有什么潜力了,为什么呢?几乎所有的国家,是70-80%以上,90%的人都信各种宗教。只有中国还有12亿人,还没有选择信仰,要发展佛教,要使佛教大众化,中国是最有潜力的,潜力最大。所以,有潜力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做,发挥我们能量的空间极其广大,我们要播种菩提种子的土壤,极其广袤。我们学的这一点东西,在这样一个广大的空间,远远不够用。所以我们佛学院的学生,有一部分明天就毕业了,是不是也会想到毕业了以后去做什么呢? 面对12亿人,你好好去传教。

       传教要有一种精神,传教你要脸皮厚一点,传教要胆子大一点,传教要劲头足一点。脸皮薄薄的,胆子小小的,劲头没有,你传什么呢?在传教的问题上,我就想到基督教。基督教传教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那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他也是要传福音哪!也是希望大家要能够向善哪,也是希望大家要听主的话哪!从善法来讲也是一种善法,也是非常好,那种精神特别了不起。人家怎么样地挖苦他,在传教的时候他都不动摇。

       我记得我讲过两次,过去我从柏林寺要到北京去,就到石家庄火车站去坐火车,坐火车往往在车站那里等车,等很久。等车的时候人很多,基督教传教的老太太,就推着个小车子,车子上面放着宣传材料,每一个人都送给你,你不要也送给你,你怎么样地批评她,若无其事。你怎么样地讨厌她,她不讨厌,她还跟你笑,那种精神了不得。

       如果我们在座的这些女居士们有这样的精神,佛教会发展得很快。你们也知道,有时候会有信基督教的老太太敲开你的门,送些宣传材料给你,你们有没有敲开人家的门,把《禅》刊送到其他不信教的家里去,想过一下没有?有没有把我们的小册子送一个给人家呀?要送可以,那得是谈得非常好的人你才会送。你不敢敲开人家的大门,敲开一个陌生人的家庭的门。还是这个精神不够,没有力量。

传播真理要有勇气,要有自信心,四众弟子各以不同的方式来传播佛法的真理,佛法才能够真正大众化。开茶馆的、开饭馆的都要成为传播佛法的一个道场,一个种子公司,都要成为一个传播佛法的种子公司才行。每一个信了佛的人要有这种自觉性,没有这种自觉性,你怎么样报佛恩呢?怎么样的报众生恩呢?报众生恩你要让他明白真理,让他懂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好处,要让他懂得守持三皈五戒、奉行十善的好处。

       当然我这样一说,我们有些热情的老居士们可能会照此办理。不过呢,还是要注意方法,由近及远,要传播真理,要传播佛法,先从你身边的人开始。把你身边的人感化,把你身边的人教育过来,那力量会更大。要培养那种传播佛法的“传道员”,基督教叫“传道员”,这个名字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借用,不是说这个名字基督教就有专利权我们就不可以用。我们也用了基督教的很多名字,像“义工”啊,“夏令营”啊,夏令营最初都是基督教开始办的。

       这个大众化的问题我们四众弟子都要重视,四众弟子都有责任,每天要想到,佛法不能没有教化的对象,普度众生不要成为一句口头禅,要让普度众生的这种精神变成我们每个人的实践,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那佛教一定有希望,佛教一定就会大发展。

       在传播佛法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还要虚心,不要动不动就以老师自居,我们永远做学生,永远做众生的朋友。佛为医王,法为药,僧为护士,护士是照顾病人的。有时候对僧人恭敬,说“人天师表”,那是大众对僧团的一种恭敬,我们不要自以为我就是人天师表,不要这样,我们要为众生做不请之友,做众生的朋友。只有有一个温柔的态度,有一脸的笑容,有一肚子的慈悲,你才能够真正地教化人。你一点的慈悲心都没有,一点笑容都没有,一点宽容都没有,众生见了避而远之,我们就孤立了。和尚一孤立,和尚没有人理了,那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个人的事情,那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佛教离开了大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所谓佛教就是佛陀的教化与众生接受教化这两者组合起来,才称为佛教。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那就不叫佛教了,那就叫佛学,那是一个纯学术的问题,起不了教化作用。

       去年我也讲到,佛教僧团的生活要平民化。两年来,我在不同的场合讲过多次,僧团生活的平民化的问题。所谓平民,不是贫困的“贫”,是平常的“平”,就是我们的生活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大体上是持平,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就是一般的,一般的所谓粗茶淡饭就可以了。现在僧团的生活,从我们柏林寺来讲,应该说大体上是维持了一个平民化的状态。但是,在有一些地方,超出平民生活水平的现象,存在得很严重。造成老百姓对和尚、对寺院有一种愤愤不平的心理。这种情绪如果是发展下去,或者是有某一个事件做导火索,那就很可能引起局部的教乱。历来的教乱,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寺院生活的腐化堕落是教乱的直接原因。我们学佛教历史,永远要记住这个历史的教训,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这一点,忘记这一点我们就要犯大错误,忘记了这一点寺院就不得安宁,僧团就不得安宁。

       不但生活要平民化,而且我们的心态也要平民化,我们的作风也要平民化,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要平民化,那才和弘法的大众化是相应的。出家人往往喜欢清净,喜欢这种飘逸、自在,要能够和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的信徒都能打成一片,能够拉得起家常,能够问寒问暖,不容易。我们对信徒家庭有什么苦难,要能了解,不能有大的帮助,说几句安慰的话也非常重要。信徒往往有困难、有烦恼会到寺院来找和尚聊聊,希望得到一把钥匙,打开烦恼的锁结,我们出家人要有耐心,要跟这些普通的信徒多接近、多接触、多了解、多安慰。佛法慈悲的教育就是要来抚慰那些心灵有创伤的人,心灵有痛苦的人,佛法就是要来安慰那些苦难的灵魂,时时刻刻想到这一点。所以生活平民化,是来源于思想作风的平民化。

       那是2005年的7月1号,我讲了这个“四化”,经过了两年多,在今年的第三期法音上有一篇小文章,就专门介绍僧团建设的“四化”工程。我觉得有这一点反响,也会在整个佛教界引起不同程度的注意。其中特别是平民化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地来认识。

来源 | 原佛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