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天竺法净禅寺”时间:2021-11-10
佛陀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时,曾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自己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以及寿夭美丑等事。因此,敬畏因果善恶,一向寡言。
太子十三岁那年,国王准备让慕魄太子太子继承王位,一向沉默的太子,忽然闭口不语,如聋、如盲、如哑似的。国王非常的悲伤、忧虑,于是请教有学识的婆罗门教徒,问他们说:“太子为什么不能说话?”
相师回禀说:“太子的相貌虽端正,可是身藏祸殃, 欲害父母,危国灭宗。他所带来的严重后患。”又说:“国王之所以没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为这个恶子妨碍的缘故。应该把他活埋,才能保国存宗,再生贵子,否则国王和国家,都非常危险。”国王听信相师的妖言,为此深感忧愁,坐卧不安于是召集亲信老臣,共议此事:“究竟是将太子远弃深山,还是把他沉溺于河水中?”有一位大臣建议说:“我们可在荒郊野外,造作一个深坑地室,将太子关禁在其中。另外派五个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国王采纳了这个意见,认为此法比较合乎父子亲情。
此时,太子非常悲愍大众的疑惑,但既已锁口不语,即任由他们所为,不起计较之心。
太子的母后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伤,她捶胸流泪说:“我儿命薄,才会遭遇这种灾殃!”
她自叹无权制止,只好把太子的衣服、珠宝璎珞等日常用物,全部装箱运往地室,更挑选了五个良善的宫人,嘱咐他们好好的伺候太子。
国王派车把太子载往郊野,当时那间地室尚未完成。慕魄太子在车上如此思惟:“父王和母后都以为我真是个痴哑,和木石没有两样的人。殊不知我之所以不说话,是为了要脱离口业,安身避祸。如今反而因此被邪人诬害, 如果再不加以纠正, 便会危害到更多的人。”
于是太子随即自取璎珞宝珠等饰物, 安详自在的走到水边去浴身。然后穿着干净的衣服,佩挂璎珞宝珠,来到掘坑造地室的地方, 问工人说:“你们为什么造这个地室?”工人们说:“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慕魄,喑哑聋痴,他年已十三岁,尚不能说话,我们建这个地室,是要把他关禁在这里。”太子说:“我就是慕魄。”工人们不相信,跑到太子的车上去查看,太子已经不在车里。大伙儿又回到造地室的地方,仔细观察太子的威仪、言语、行动等,都和常人一样,使他们深感诧异。
太子即问他们说:“你们详细观察我的形态、容貌、言语和行动,是不是像那班邪人所说的‘外貌端正,内怀不祥,欲害父母,危国灭宗’呢?为什么你们也如此迷乱,相信他们的狂妄之言,而造此地室来关禁我呢?”
太子神情安详,谈吐文雅,而且和蔼诚挚,大家先是惊疑,继而惶惧,伏地哀求赦罪。
太子说:“奉令行事,没有罪咎。”并对劝请太子回宫的随从人员说:“我既已被弃,就不愿意再回宫中了。”随从人员立即飞奔回宫报告,国王和王后听了之后,立刻乘车前往迎接。国王尚未到达之时,慕魄太子自念:“如今既已经脱离王宫的束缚,正好在此一心学道。”
没多久,国王和王后就驾车来到。国王远远地遥见太子端身静坐于树下,慕魄看到父王和母后亲自莅临,赶忙起身迎接,恭敬作礼。国王和王后看见太子举止安详,出言文雅,不禁兴奋莫名,欣喜无比,即催促太子回宫。
慕魄合掌而对父王和母后说:“幕魄出生至今十三年,我的多生往事,一切业报,都尽在眼前,记忆犹新,没有一件忘失。人之所以遭受地狱痛苦,都是由于“口业”造出来的。一生中如果有一言失检,就会遭受千万年的罪报痛苦。我深畏地狱的罪报惨苦,所以出生以后,就很少开口说话,如此经过十二年。当我想到“祸从口出”这一句话时,我虽然寡言,但非根本的解决之道, 不如“无言”,才能断绝祸根。所以,我就锁口不语,以免再造是非口业。”
慕魄又说:“父王母后!我的往昔,曾经是一个国王,名叫须念。我以正法治国,奉行众善。杀人凶器,禁绝不用;惠施仁爱,救济困穷。当时很多的小国王看见须念王的大慈悲、大喜舍,一致感恩戴德,真诚来归。须念王为此大宴宾客, 招待各小国的国王。厨师为了准备各类佳馔美食,而必须屠杀牛羊等六畜,因此禀告须念国王。
须念王本来仁慈不杀生,但是为了款待嘉宾,事非得已,即点头表示说:“好吧!”由此一言之失,死后即堕于大地狱,偿还杀生的血债。六万余岁当中,遭受煎煮剥裂等罪报,惨苦难忍!呼救没有人听到,求死不得死,谁能分担我的惨苦呢?受尽地狱种种酷刑之苦,罪报尽了后,才再次得生为人。这是我在过去世,因一言而受无量剧苦的事实经过。
我慕魄,为了要永远断绝一切痛苦,所以决心出家学佛。因为我每当忆及“因一言而受大痛苦”的业报事实,就感到心寒胆裂,冷汗直流,惟恐重蹈覆辙。由于畏惧地狱的痛苦,所以才闭口不言。”
国王知道慕魄太子的心志坚定,也就同意他去出家修道。慕魄太子一心精进,累积功勋,遂至成就佛道。
故事中鲜明的展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祸从口出业如山,一语招愆酷苦艰;
呼救无闻难得死,心寒胆裂畏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