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惠济讲寺时间:2019-11-07
一、惠济寺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
千年古刹惠济寺坐落在长江以北,老山脚下。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悠久历史名闻大江南北。寺院所在的小镇---汤泉镇为全国的雪松基地和温泉名镇,号称金陵养生堂有郁郁苍松,腾腾温泉,一座千年古刹几度沧桑。
惠济寺始建于南朝,初名汤泉禅院。宋初名为惠济院,北宋元佑年间改为惠济寺。明代,为避违朱元璋改汤泉为香泉,惠济寺也曾更名香泉寺,清道光年间,英华书院建于寺内,咸丰年间,寺院毁于战火,光绪年间有复建,1958年后全毁。寺院在千年的沧桑变化中,曾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二、惠济寺与皇帝的故事
惠济寺相传始建于南朝,也说始建于南唐。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南唐及北宋,惠济寺公园有大型寺院是有史可查的,但是始建于南朝则是传说寺中三棵千年银杏是梁武帝的太子---昭明太子所种,故有此一说。江浦区曾发现晋代佛教文物,据史载,汤泉镇旁边永宁的真相寺就建于南朝梁时期,在南京历史上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那么惠济寺始建于南朝也是极有可能的。
南朝梁武帝历史上被称为佛心天子,一生舍身入寺三次,建造了大量寺院,中国和尚不可吃肉就是他规定的,而他自己也持斋念佛,讲经说法,受他影响,宫庭内外信佛成风。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并且文才出众,才华横溢,酷爱佛教文化,而对宫廷政治不感兴趣,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本《昭明文选》彪柄千秋,为躲避宫廷争斗,他一袭素衣,云游四海,以读书诵经为乐事。惠济寺地处江北,于金陵城都一江之隔,刚好适合太子远离红尘外,苦读圣贤书,至今在惠济寺留下了昭明太子读书处。而三棵千年古银杏传说即太子所栽。一眼井泉为太子煮茶之用,读书闲余便在温泉中泡个澡,所以汤泉镇现在还有一处太子泉,都有史记载,可惜太子泉现已枯竭,遗迹尚存。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开国皇帝之气势大建皇城,纵游四海。汤泉有温泉可浴,有惠济寺可礼佛,洪武皇帝当然想御驾亲征一下。而朱元璋曾出过家,对佛教极为精通,生性又极是多疑,为此,汤泉所在地的官员闻此讯如坐针毡,生怕接待不好掉脑袋。猛然想起汤泉这一地名犯忌讳,因为朱(猪)怕汤(烫)啊,于是急急地令当地所有沾到汤字的店铺、景点都改名,改汤泉为香泉,惠济寺也索性改名为香泉寺,昭明太子井也改名为香泉井,洪武过后,汤泉镇才又改回原名,而香泉井则沿用至今。
三、惠济寺与文人的故事
惠济寺历史上因为有温泉,有老山,很多文人纷至沓来,特别是在文风勃都的宋代,有一文坛上颇有影响的漳南道人曾隐居于此,受他影响,黄庭坚的丈人孙觉,又叫孙莘老,也来此隐居,并把他所居处取名寄老茅庵。黄庭坚为北宋苏门四学士之首,名震文坛。而他的丈人孙觉也是个文人,于是,惠济寺一度成为北宋文人集聚之处。与黄庭坚齐名的秦少游(秦观)有一次带着文僧参寥等人从江宁出发,骑马过六合,专程来汤泉惠济寺游玩,并沐浴温泉,几天的自驾游,使他留下了多篇的文记、诗词,著名的《游汤泉记》就是这次写成的,文章成后,苏东坡为之作序,并对汤泉作了赞美,这之后,王安石、贺铸等文人也相约而来,留下诗篇。
近代以来,惠济寺屡遭战火与自然毁坏,在文革以后,就只留下一些残碑断础出没在荒烟蔓草中,唯有三棵古银杏树郁郁苍苍。一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来此游玩,怀念起先代文人墨客及寺院昔日的辉煌,于是吟就了《古银杏行》,并以草书书写,这幅作品堪称林老诗书法之颠峰之作,为林馆镇馆之宝,惠济寺在文坛又留下一段佳话!
四、惠济寺神树的故事
在南京,惠济寺三棵神树名气极大,在江苏古树名木录中排名第二。在全国来说,单棵银杏超过千年的有之,而同时一地三棵千年古银杏树则极其罕见了。古树经历了历史的风雨驳蚀,见阅了多少的改朝换代,老皮皱裂,却依旧龙姿虬曲,姿态各异,形态优美,当地百姓敬畏如神,每逢初一十五,在拜完佛祖后,都要在三棵神树前敬香挂红,以示尊崇,日积月久,因为众多灵验故事,当地百姓更是常常来此许愿还愿,还亲切地叫三棵树为爸爸树、妈妈树、儿子树,并分别祈求家庭事业建康。甚至家中母猪难产都要来此祈求。在祈求家庭的神树前,常有一家老小抱着大胖小子来树前喜笑颜开还愿的。远的甚至有厦门等地 信众来此还愿。在汤泉有张姓人家,民国年间随国民党迁移台湾,前几年回乡特地来神树前磕头,说是当年就是在神树前许愿一定要平安归来的,现在来此还愿!
并且,古银杏至今还结果实,所结果实为罕见的无心白果。每年产量不定,文革期间,产果几乎廖廖。而在惠济寺公园还未回归佛教前,果实也结的不多。回归佛教,重建寺院当年,白果都超乎异常的果实累累。寺兴则树兴,这三棵树修行千年后,已非普通凡树,确实为神树。
五、惠济寺古井的故事
惠济寺神树旁有一古井,便是有名的香泉井了,据当地百姓讲,这井本名鸡鸣井,原因是每到清晨,此井中就发出鸡鸣声,附近农家的鸡闻鸣后也就跟着叫鸣,于是全镇的鸡一起叫,汤泉小镇的一天就开始苏醒了。后来,因为朱元璋的关系,此鸡鸣井就被改名为香泉井了,这一改后,鸡鸣声也没有了。香泉井的名字沿用至今 。此井水为汤泉镇上唯一的一口冷泉井,因为汤泉镇有温泉,所以这一口冷泉井更弥足珍贵了。此井水水质极好,泡茶隔夜无垢,并能起到明目、美容的效果。南京水科院的人曾专程来做检测,认定此井水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已超过矿泉水品质。更为神奇的是,此井水还能治病。八十年代,江苏淮安一人得一奇病,百医难愈,梦中得神人相告,到南京江浦惠济寺内井水可以治疗,于是闻名赶来,喝了香泉井水后,病体果然治愈,一时轰动一方,此淮安人为此特地买了鞭炮红绳在井旁,以示感激,并抬了一大桶的井水回去淮安喝。
有人推测是因为古银杏本身是具备药用功效,而千年树根在井旁定是起了过滤作用,所以才有如上奇效,众说纷纭,而香泉井也因此出名了。
六、惠济寺内建筑的故事
惠济寺的规模当地人称跑马关山门。寺前二座山至今还名为大灰山、小灰山,据说是当年惠济寺香火旺时用香灰堆积出来的,有史料记载的是惠济寺在北宋时期曾建有转轮藏殿,以供奉佛舍利。在佛教界能供奉佛舍利的寺庙不多,都必须是皇家寺院规模才能供奉。比如西安著名的法门寺,供奉佛指舍利,供奉期间朝野轰动,韩愈为此上疏劝阻而被贬迁潮洲。惠济寺供奉佛舍利时盛况未见记载,但是根据历史惯例,则必定也是十分盛大的一件佛事,为此惠济寺还专门建了一个转轮藏殿,以供奉这佛家至宝。明崇祯十六年,曾重建观音宝殿,这也是有记载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有趣现象是,很多文人都是在寺院中寄住而赶考的,寺院也是儒佛文化的交汇之处,在汤泉历史上,曾出过一位状元,就是宋朝张孝祥,号于湖居士,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即状元),孝宗朝,官中书舍人,领建康留守,后为秦桧所忌入狱,是一著名爱国诗人。可见汤泉文脉所寄。在清朝道光年间,汤泉人毛麟、苏兆奎曾在寺中创办英华书院,碑文仍在,书院就是当时的学校,在寺院中办书院,也可算是儒佛合一的一个典范了,可见,惠济寺对培养当地文脉也是做出了贡献的。如今在寺院中,祈求高中的学生依旧每年络绎而至,希望借此宝地让自己也能高中状元。
七、后记
惠济寺2002年归回佛教,朗明法师受当地政府百姓邀请来寺住持,法师发大宏愿,愿重兴惠济寺普渡众生,以期能恢复旧貌,再续香火,造福一方,绵延后代。也希望十方信众共襄盛举,群策群力,行此善事。造福修善无如修寺,捐建一古庙,福泽延九代。一方福田,力邀万众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