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 哈尔滨极乐寺”时间:2021-03-25
虽然我们需要理直气壮,但是就是正信孤独,缺少共识,缺少共鸣。
所以我们应该有理由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是在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传播的。后来,在一般的信众之间去传播的时候,很多人都把佛陀当作神。有一个叫笮荣的官员,贪污公款,在四月初八浴佛法会的时候,他让人们抬着佛像去街上游行,其实就是把佛陀当作神,当作主宰,当作万能了。我们今天很多人也是这么以为的。
如果我们了解释迦牟尼佛也曾经有过九种痛苦的经历的时候,那么我们会发现,他就是一个醒来的人而已。
他所有的示现经历,同我们现实中的人都是一样的。他优秀了,别人就会嫉妒,就会诽谤,甚至最后没人供养他,这样的经历佛陀都有。
明白了,我们就会觉得,原来自做自受。
因为感悟不同,所以承受有轻重,乃至于有不受……这就是佛法的修行。
走进寺院,不再追求名利。
这个好像是不可能的,佛教虽然讲随缘自在,只是很多人走进寺院,追求名利的心态更为强烈。为什么四大名山,观世音菩萨普陀山这个道场最热闹、人最多?因为大家都是冲着观音菩萨有求必应、大慈大悲来的,都来找观音菩萨办事来的。可见,观音菩萨的业务非常忙碌,普陀山的热闹是有原因的。观音菩萨的确慈悲,只是通过方便回归根本解脱。于是乎,来到普陀山,会有一个影响、一个痕迹,诚如《妙法莲华经》告诉我们的:“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哪怕你是胡思乱想的,但你来寺院了,会对你产生影响。当然,我想说的是,对我们人生产生影响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偶尔来到寺院,又走马观花,没有真正地去了解佛教正法,所以常常又是当面错过。
这几天,拜佛菩萨的人一定很多,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果佛法不重要,大家不需要它,那么这个佛教就没有了生命力,所以大家来求也没有问题,但是一直坚持求也有问题。
易中天先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大家,他跑到哈尔滨的会展中心去讲,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的习惯。这当然不是很准确!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它是有基础的。只不过可能因为我们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段,以至于经历过文革,所以一些事情、一些经历,我们的信仰淡化了。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缘故,人们善于忘记,原来拥有的那些信仰痕迹淡化或者忘记了,所以我们今天迷茫了。
易中天先生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给自己孩子的学习考试祈福,开始思考:是去大寺院呢?还是去小寺院呢?去大寺院吧,大寺院的菩萨都比较忙,忙得不可开交;那去小寺院吧,小寺院的菩萨都在那里闲着,都待着没有事做……这是正常的理解吗?当然不是!佛教不仅仅是讲缘起,哪里有缘分就到哪里,是最亲切的,如“普陀洛伽常入定,随缘赴感靡不周”;同时也有:“虽教似月临千界,还须如空度万缘”……当然这样的道理又有多少人会明白呢?只能自以为是地人云亦云而已。
观世音菩萨的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普陀洛伽常入定,随缘赴感靡不周”。此中空,有,从来就是同时的,就是我们看到空,就要看到有;看到有,就要看到空,如此空有就并观了。这就是等持。所以根本就是方便,方便和根本从来都是并观的,不可分割。因为我们一般人则是:看到了空,就忽略了有;看到了有,就忽略了空,所以会一直执着而烦恼:要么钻角尖,要么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