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新闻>纪念太虚大师丨人生是永远上进的

纪念太虚大师丨人生是永远上进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正信杂志时间:2021-03-18

       3月17日,一代高僧太虚大师圆寂纪念日。

微信图片_20210318104959.jpg

       太虚大师为后辈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理念。今天为大家分享太虚大师关于学佛与做人的开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学佛先从做人起

文丨太虚大师

       在佛典里有这样的两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天在座的诸君,已是一个人世间的人,又能来到这儿听讲佛法,因此,我今天特提出此“学佛先从做人起”来讲。我们还保存着这人的身体,但在世间的难疗的生死中,我们说不定会堕诸恶道。到那时,有谁来听你的一腔哀声?所以,做了人,倘若不学佛法,岂不是在人生道上空跑一趟吗?因此,不由的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意义,引起我讲此题的动机。

微信图片_20210318105003.jpg

       先从做人讲起。如我们现在所得的人身,有什么善因,有什么胜缘而得来的呢?既得了人身,生活在这无边的人海里,要怎样的资养它、维持它才能够很安善的过这一生呢?更进一步讲,要怎样使其了知人生的真意义而且得到人生最高的真价值,才不辜负这人身呢?──这问题,一到深处,便必须学佛才有解决的希望,否则生死难关冲不破,弄到“船沉人尽”,沉到生死海里,毕竟失了人身难得的真意义和价值了。我们毕竟是人世间的人,我们不是披毛戴角的动物,因为我们有人的身体。

       然而,我们的人身,究竟从何而来呢?我们的回答是:从自身过去世造作了能得人身果报的福业──因,再凭借了现在世父母的遗体──缘。由此,可知道我们此身的来之不易。倘若没有过去世福业的因,和现在世父母的缘,我们做人基础的身体即无由成立。了知构成此身体的因和缘,所以我们要继续培修福业,而同时对于父母要孝顺恭敬奉养,这是人生应作的第一要事──培本报恩,也即是开辟未来世的升进之路!

       我们从生身起以至老死,每天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之具,从何而来?你如果肚皮饿了,有食物来充饥;冷了,有衣服来遮体;风雨袭来,有房屋给你住;你如果往何处去,有道路给你走。这些资生的赠与,都是仗人类互助的能力──大众的力量而得到的。人世间林农工商的共同的能力,维持了你的生命,资养了你的生命。换句话说:你的生命完全倚靠社会大众的能力来维持、资养。所以你要去服务社会,替社会谋利益,凡是社会各种辛苦事业,你要耐劳的去做──这是第二报酬于社会的。

       人生在世,要怎样才能安居乐业?固然、我们的生命由社会群众的力量来资养,但社会如何能使它安宁?我们常能得到礼乐的生活呢?这即是要有国家。有国家,则有政治、法律;对外有保护疆土之责的军队,使强暴之外患不能侵入,奸逆之内乱可以弭除,即天灾疫难,亦可设法防止。若无国家,不但外患无法抵御,国内人民的生命也没有保障,生活也没有安宁,要报父母、社会恩亦无从报起。所以,我们更要报答国家恩,大家要以爱国心为前提!在今日众敌围攻的中国,我们中国的国民,英勇的将士,慷慨的豪杰,应在众敌环攻之时,一致奋起建设光荣的国家吧!

       不瞒你们说,如果前三种能够“实践躬行”的做得到,也只是一个平庸的人,还没有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意义,也没有得到不虚生而为人的最高价值;所以,这里要说明进德修道的第四点。德者,德行也。即以做人而言,因为过去世造作了德行的福业,才有现在世的人身。所以,我们在享受人世间福乐的时候,我们要能在人生道上更进一步。好像每次出门做生意,必须多赚得几分利息回去,决不要亏了本。

       我们做人亦然,要一生一生的上升,不要糊里糊涂的醉生梦死,要企图向上进步。因为要进德,所以我们要修道;要依据真正贯通万事万法的道理──佛法去修习,我们才能进德。倘若此生所修的福德,比较前世更进了一步,也就不“枉在人间走一遭”!

       谈到进德修道,则对于现前的师长以及古昔的圣贤,都有恭敬亲近的需要。由是而观察到圣中之圣的佛,觉得唯有他能以究竟圆满的教法教授我们。我们不但要去礼拜,同时要依佛的教法去信、解、行、证。不然,难于超越生死苦海的厄难,人面兽心的样子也不易变化了!

       所以,要进德修道,便须依佛而学,走上学佛的道路,因为佛是圣中之圣啊!怎么知道佛是圣中之圣呢?我们要知道:佛原是人类中的一人,不是另外的什么怪异,不过是我们最完全的模范──人天师而已。

       “佛”是梵语,此云觉者。为什么称他为觉者?难道我们没有觉吗?不错,我们也有觉,但不是常觉,不是普遍觉。例如:我们生死在人间,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向何处去;对于世事,也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有许多错误颠倒,邪见丛生。

       佛呢,他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究竟觉悟的大觉者!假若你要了解人生真义,免除人生道上的危险,应找这条道儿走。这就是要依佛的教法请明师指教去修行──归依三宝。依佛的法而行住坐卧不离,才有出离生死苦海之一日!

       人生究竟是捉不住的!随着一叠叠的波浪而来去,不能自主,犹如航海,无一时不是过着波浪漂泊的生涯。在渺茫的生命道上,除非依佛的道理──经典去研究,进而实行,将自己的身心以佛理来范围它,才能稳登彼岸。

       要使我们的思想与佛的思想合一,要以五戒十善为根本。五戒是戒杀、盗、淫、妄、酒。十善是不杀、不盗、不邪淫(这是身三种)、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这是口四种)、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意三种)。若能如此,再进而修习禅定,自然能对诸经典不要他人讲解,而能自己明了,而有真的智慧生起,渐渐证入佛的真理的境界。

       以上,关于学佛的大意已讲完了。你要是能行前三种,只能说勉强算个人,不过空空泛泛地做人,没有了知人生真意义,没有得到人生真价值。若要了知人生真意义和得到人生真价值,要看你能行第四种到如何程度为标准。若能行此第四种,则人生永远是上进的。此第四种是修学戒定慧的途径,是佛法的精髓。

       如今再回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意义。在佛法上,这是启示人生的理智的方法──就是说:人为万物之灵,佛法唯人类才可以修学,由此可以见到人生真价值之所在。如今,我们是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这种机缘颇不易得;既来到这人世间,既入宝山,切莫空手而归!我们要誓愿成佛,才能获得做人的真价值!(见海刊十四卷四期)

       太虚大师于1944年作《人生佛教开题》时,提出“人生佛教”的目的及其效果有四种: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及法界圆明。因此,他倡导人生佛教,旨在从现实人生为基础,改善之,净化之;以实践人乘行果,而圆解佛法真理,引发大菩提心,学修菩萨胜行。

       所以,人生佛教是以“人生”为基础,要开展对“人”的教化,在人间弘法,通过教化活动在人间实现“人间净土”,也就是要建设心灵净化、道德高尚的人间社会。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