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灵隐寺时间:2021-02-22
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变化中,背后的底色是无数爱国人士为国家的命运不断探索、栉风沐雨,他们博采众长,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怀抱赤子的情怀,不忘初心,只为让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些仁人志士中,弘一大师曾尝试“仕途救国”、“艺术救国”、“教育救国”,但终究还是选择用佛法来教化社会人心,他出家后专精律学,各地讲经,不辞辛劳,可以看出大师对民众的慈悲,这种“不为自己得离苦,但愿众生得安乐”的佛教慈悲精神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我们更应深入挖掘大师的思想内涵,思考大师的精神给我们当下社会有什么样的新的启迪,本文透过弘一大师的人生轨迹,讲述大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出家因缘,大师精神对于当下社会发展以及佛教发展的启迪。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这么评价:“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二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弘一大师入虎跑寺正式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是年九月,大师在杭州灵隐寺受比丘戒。在灵隐寺受戒的那段时光,他曾回忆:“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对它是很喜欢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去看过,但是总没有灵隐寺那么的好。八月底,我就到灵隐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却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的芸香阁的楼上。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开堂大师父的。”弘一法师深感灵隐寺的慧明法师艰苦、忠厚笃实,很是感佩。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灵隐寺,专事研佛,似乎成为了弘一大师出家一年的生活足迹。 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对于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透过弘一大师的前半生,他在俗界的声望,以及在他生活的年代正处于社会动荡、战火连绵的时代。他尝试“艺术救国”、“教育救国”,但最后毅然放下尘世,选择以出家的方式来救治当时民众的心灵,这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也正是非将相所能为的大丈夫之事。其实,大师已经在《我的西湖出家经过》一书中将他的出家缘由与经过作了详细的介绍。在大师看来,佛教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医治“生命无常”这一人生根本痛苦的道路,这也使他觉得没有比皈依佛法修行更为积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出家后的弘一大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他的佛学启蒙和弘律的发心,与杭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920年弘一大师在杭州玉泉寺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并序,深感印光法师的文句“如日历天,普烛群品”。同年6月,便开始研究律学。次年,弘一大师在玉泉寺披寻《四分律》,开始饱览诸位先师的著作。在此之后,弘一大师钻研《四分律》和南山律,著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等,为后世出家僧众提供了“以戒为师”的宝贵指导。 弘一大师倾心弘传戒法,是因为明白持戒的对象, 是对一切众生持的。众生无边,所以即便短暂的至心持受,也能获得无量的福德。持戒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戒不能持好,那么佛法的修证就没有保障,就很难得到佛法的证量和益处。因此,受持戒法,不仅能够让我们在佛道的修行上得到增益,而且也能够因为清净持戒的殊胜,让善法增长,让恶法远离。 菩萨从大悲生,弘一大师正是明白了众生之所以有种种苦,就是因为不明白诸法背后的实相,却认为生灭不实的五阴为常、为我,从而固执己见,让染污之种生生世世不断现行,如是在生死大海中起起伏伏。 弘一大师留给世人的宝藏,早已与他的个人品格融为一体,成为了摄人心魄的人格魅力,恍如一盏明灯,照彻未来。无论是在温州庆福寺的掩关办道,在泉州、厦门等地讲律弘法,还是编写《护生画集》,他孤云野鹤只为弘法四方。弘一大师知行合一,殚精竭虑撰写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等经典著作,并且他躬行实践、严守律仪,成为恪守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典范,被佛门弟子奉为中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成为了著名的佛教高僧。 弘一大师的晚年,正是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他为厦门运动会作会歌时,也大力号召“大家图自强”,请大家“把国事担当”、“为民族争光”。1927年北伐军占领浙江杭州,当时的激进分子没收寺院、损毁佛像等,引发社会激烈舆论。面对革命分子的尖锐锋芒,弘一大师挺身护法,与激进派人士座谈,赠送他们佛法劝诫的字画,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告诉他们佛教功德对社会的益处,从而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在他题写的诸多楹联里,其中泉州承天寺题联中写道:“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这足见大师爱国护教的拳拳之心。 儒家说“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佛教是世界上最具和平精神的宗教之一,其主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引导众生通过净化心灵,彻底清除彼此争斗的根源。弘一大师正是深刻体认了宇宙万有、一切众生相互依存、一休不二的哲理,他的一生不断地践行着佛教慈悲、智慧、平等、中道、圆融与无我利他的精神。《大智度论》有云:“慈悲是佛道之根本。”弘一法师为《护生画集》和《续护生画集》所写的三十余首“护生诗”,正是他对仁爱与慈悲的理解和倡导。 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世界形势错综复杂,佛教的慈悲济世以及以戒为师的精神更具有普世价值。今天我们感怀弘一法师为佛教事业、中华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铭记祖师大德们秉持佛教慈悲和平的教义,积极致力于文明交流互鉴、信仰彼此尊重,民族和睦相处、国家和谐共存,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作用。 转载自《狮子吼》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