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交流>晚明时期大运河沿岸的佛教文化 以日本策彦禅师《入明记》记载为例

晚明时期大运河沿岸的佛教文化 以日本策彦禅师《入明记》记载为例

来源: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时间:2021-01-18

微信图片_20210118105835.jpg

策彦周良(1501-1579)是日本室町幕府后期临济宗高僧。他博学多才,通晓汉文,曾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和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先后两次分别作为日本遣明使的副使和正使入明,并将见闻写成《入明记》(包括《初渡集》和《再渡集》)。这是日本遣明使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汉文日记,是了解晚明时期社会、文化以及明代中日关系的珍贵史料。

策彦周良当时的路线,是从海路由明州(宁波)登岸,然后通过大运河溯水北上去北京,因此《入明记》也成为明代为数不多的行经大运河全程并且加以详细记录的文字。书中对晚明时期大运河两岸的宗教文化有所记录,包括佛教、道教,城隍、天妃信仰,以及各种先贤崇拜。不过,作为临济宗僧人,作者着墨最多、观察入微的当然是佛教寺院。

《入明记》对大运河沿岸的佛教寺院有详细的记载:不但记载庙宇的规模、格局、装饰,还有殿堂的匾额、对联的文字、书写字体等细节,甚至还记录了很多寺院的僧众数目。比如,《入明记》对无锡惠山寺的记录,从法界门开始,对每一道门、每一座佛殿、每一座亭子的门额、立柱的对联内容、题写者都有详细记录,这为后人了解晚明时期大运河沿岸的佛教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入明记》几乎记录了他途经地区全部重要的庙宇,如宁波古刹延庆寺,杭州保俶寺,苏州寒山寺、虎丘寺,常州惠山寺,镇江金山寺、焦山寺、甘露寺,徐州羊山寺,北京的大慈恩寺和大隆善寺(当时的僧录司所在地)等,时至今日,这些寺院有些已毁弃,有些建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入明记》的记载更显珍贵。

从《入明记》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当时大运河沿岸佛教寺院的一些特点。

一是寺院的选址大多在山林地区,环境幽静,景色秀美。这表现在书中记载的各种匾额、楹联词句中。比如,策彦周良抄录的寒山寺题咏“松风清客座”“花雨湿禅关”“寺古存仙迹”“僧闲伴鹤鸣”,虎丘寺的题咏“天光云景、玉色金声”“三吴一山”“三吴钟秀”等,生动描绘了这些寺院的外部环境以及寺院内部的幽静氛围,从侧面上还原了当时佛教寺院建筑的结构外观和风格特征。

二是寺院中有大量儒士、官员题写的匾额、对联,为寺院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说明当时佛寺与儒家文人士绅交流极为密切。比如无锡惠山寺,“法界门揭‘九龙峰’三大字,石云陈淮书。额里横揭‘五里街’三大字,同陈淮书也。……又次有小门,横揭‘天下第二泉’五大字,赵孟頫书……” 

三是当时很多佛教寺院与儒家书院、道教宫观紧邻,彼此融会。如苏州虎丘寺,旁边即是“和靖书院”;而出书院之门,“过桥少许而有祠堂,檐端横额‘玄帝殿’三字,殿里横揭‘翊我皇明’”。惠山寺“门前左方山上有楼阁,盖祭神之处也,第一门额竖揭‘东岳行宫’四大字,第二楼门额揭‘五岳楼’三大字。”此外,惠山寺内即设有尊贤堂,“又有惠山十贤堂记,堂中按十贤之牌。”

四是寺院中有很多特殊的铭文、木牌,比如宁波延庆寺大雄宝殿“佛坛上中央按牌,书‘皇帝万万岁’五字”;苏州寒山寺大雄宝殿“本尊(释迦牟尼佛像)面前有牌,书‘皇帝万万岁’五大字”,此外还有“皇图永固”的钟铭;苏州殊胜寺大雄宝殿柱书“祝大明一统皇图河清海晏”;镇江金山寺大雄宝殿“皇帝万万岁”“皇后齐年”“太子千秋”的木牌,更是说明当时佛教与世俗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入明记》的记载来看,晚明时期儒释道融合的程度很高。

例如,作为精通中文的僧侣,策彦周良和明朝士绅文人有很深的交流。他与宁波柯雨窗的交往频繁,柯雨窗赠予策彦周良《怡斋赋》《送行诗文卷》《衣锦荣归诗序》等,还送他数幅字画。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柯雨窗题赞《策彦禅师像》(现藏于日本京都天龙寺妙智院)。

柯雨窗题本的《策彦禅师像》,作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画中的策彦周良头戴“东坡巾”,身穿黑色僧服,外系黄色褡裢,结跏趺坐于方塌之上,右手置于膝头,左手捧书卷,气定神闲。赞文中说:“儒巾释裳,跏跗肃庄。琅函时张,道心清凉。容止可望,蕴蓄难量。笔翰琳琅,诗风日唐。奉表天王,踌趾宾堂。”不但生动描绘了作为佛教僧人的策彦周良的儒学色彩,也说明当时儒佛之间的交流融合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当时佛教僧人并不过多拘泥于门户之见。比如,策彦周良入乡随俗,拜谒宁波城隍庙,“献香资者一缗”;在赴北京途中,拜谒真武观烧香并捐香资。值得注意的是,《入明记》还记载了杭州真教寺(即凤凰寺)的情况,这也是书中所记录的唯一一座清真寺:“寺门架以层层华构,犹如层塔,门中央以金揭‘真教寺’三大字。”可见当时真教寺的建筑采用的是中国化的形制,这也是当时宗教融合的一种展示。

透过《入明记》对晚明时期大运河沿线社会状况的生动描绘,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碍,领略当时大运河两岸佛教文化的繁盛和社会生活的样态,对于今天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冰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姜小溪

本文刊《中国宗教》2020年10期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