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时间:2020-12-04
五行之在世间,春夏秋冬而中气也,东西南北而中方也,天之经也,地之纬也,自然之理,而亦必然之势也。
乃佛经不曰五行,而曰四大,说者曰:“地水火有五行之三矣,金摄于地,木摄于风,则四未尝不五也。”此说良是,而未尽也。
宇宙之内,则罗之五行足矣。统论乎宇宙之外,而要其成住坏空之极致,则四大始足以该之,而犹未尽也。地水火风,又继之空也、识也、念也,而成七也。
此何说也?地之质最为凝实,水之质不实而流衍,火之质至不可捉摸,而风则有气而无质矣,空则并气而无之矣,然后会归于识,发动于念,从粗及微,通名七大而始尽也。
彼五行者,地水火风之分布,而成天、成地、成人物者也。五行狭而四大广也。
摘录自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译文 金木水火土,五行应用在天地之间,而有春夏秋冬以及每月的节气和中气,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这五方,犹如天之经、地之纬,这是自然的法则,而且也是必然的态势。 但佛经上不说“五行”,而说“四大”(地水火风)。有人解释为:“地水火在五行中已占三项,金含摄在地中,木含摄在风中,这样四大与五行就相通了。”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究竟。 宇宙之内的起源和演变,用五行来解释和归纳就足够了。若统论到宇宙之外的状况,而要彻底说明其成、住、坏、空的过程,则用四大之说才能涵盖,但仍然不够全面。地水火风之外,还要加上空、识、念,而成七大。 这是什么意思呢?地的性质最为凝实,水的性质虽无实体而能流衍,火的性质寄于诸缘而最不可捉摸,而风虽有气动而没有实质,空则连气也没有了,然后汇合归于识,发动于念。从粗到细微,总称七大才能详尽说明一切。 而五行,不过是地水火风的分布,而形成天地人和万物的。可见,五行的范围窄,而四大的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