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浙江佛学院”时间:2020-11-27
“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学术研讨会共为期两天
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宁波雪窦寺、浙江佛学院(总部)承办的“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佛学院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
此次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民宗委二级巡视员莫幸福先生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11月23日上午,莫幸福先生主持第一场主旨发言,为研讨会拉开帷幕
主旨发言环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梅青女士发表题为“宗教建筑的世界遗产研究价值——以泉州为例”的论文,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成朝晖女士发表题为“文化形象与美学营造——从观音法界整体视觉形象设计谈起”的论文,浙江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晖先生发表题为“儒释交汇:略论早期宗教建筑空间的原型与变容”的论文,为接下来的分组研讨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和框架。
梅青教授发言
“宗教建筑的世界遗产研究价值——以泉州为例”
成朝晖教授发言
“文化形象与美学营造——从观音法界整体视觉形象设计谈起”
王晖教授发言
“儒释交汇:略论早期宗教建筑空间的原型与变容”
怡藏大和尚莅临会场并作记录
11月24日,“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佛学院太虚大讲堂举行闭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先生,省民宗委二级巡视员莫幸福先生出席闭幕式并致辞。闭幕式由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陈红星先生主持。
“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现场
闭幕式主席台
闭幕式主持人,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陈红星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先生致辞
卓新平先生指出,宗教建筑要具备信仰、科技、审美、自然、人文、时代六个基本要素。
他表示,宗教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出于复杂的关系中。其一是“人与神佛的关系”,对“神人关系”的不同理解会形成宗教建筑的不同特色;其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建筑的精髓在于保护环境,且能够使环境实现“神圣化”的升华;其三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宗教建筑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宗教建筑离不开社会;其四是“宗教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同样的宗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宗教建筑形制。他对中国宗教建筑进行反思,并提出宗教建筑至少应该体现历史意义、当下的现实意义、与世俗社会的交流意义以及宗教建筑本身的思想意义。
浙江省民宗委二级巡视员莫幸福先生致辞
莫幸福先生向前来雪窦山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年是中国宗教学会宗教建筑文化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四届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将宗教学界、建筑界等各界人才凝聚在一处,共同将宗教建筑的研究推向更深广的层面。此次研讨会在雪窦山召开,更加凸显了“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研讨主题,无论是弥勒大佛,还是在建的弥勒圣坛,都充分体现了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特点。
11月23日下午至24日,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分成两组在浙江佛学院太虚大讲堂展开讨论。
经过两天的讨论和交流,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相信这些成果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宗教建筑、宗教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第一分会场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讲师、一级注册建筑师谢榕先生发言
“建筑与环境的提升与改造”
陕西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樊超然教授发言
“佛教建筑的思维冲突和同质性的思考”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张力先生发言
“疫情防控角度下室内宗教场所通风空调问题”
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秘书长郏山君先生发言
“宗教建筑特点和中国化方向”
第二分会场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遗产四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章巍发言
“宗教建筑的当代设计”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研究员李爽女士发言
“东正教堂与自然环境”
江苏无锡灵山书院院长姜娟女士发言
“青青翠竹郁郁黄花——中国佛教建筑与自然山水的禅境与改造”
云南释照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寿先生发言
“南传佛教基层奘寺的生态实践”
学术研讨会结束后,我院副院长持定法师陪同与会嘉宾、学者在细雨中参访弥勒根本道场——雪窦山资圣禅寺。
11月23日,我院副院长持定法师陪同与会嘉宾参观浙江佛学院(总部)
11月23日,浙江佛学院副院长陪同与会嘉宾参观我院禅堂
11月24日,浙江佛学院副院长持定法师陪同与会嘉宾参访弥勒根本道场雪窦寺
与会嘉宾参观弥勒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