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东佛协时间:2020-11-23
广东作为祖国的“南大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粤港澳三地佛教同宗同源、法乳一脉,佛教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友谊佳话流传不断。粤港澳三地佛教先贤为促进佛教文化交流,高瞻远瞩,殚精竭虑,奔走不息,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当前,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接下来,粤港澳佛教界将以实际行动担当起新的使命,必将为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
三江扬帆 共续胜缘
祖庭是汉传佛教各宗派祖师大德修行证果、开宗立派、弘法利生、传灯续焰的重要圣地。祖庭文化凝聚着祖师大德的悲智愿行,彰显着宗风法门的独特光彩,具有高度的信仰价值、道德价值、文明价值与学术价值。当下,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弘扬粤港澳佛教祖庭文化,有利于继承祖师大德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利于发扬汉传佛教优良传统,有利于实现粤港澳佛教界的“共享文化”与护国利民的“共同价值”,有利于大湾区的人文建设和社会和谐。
粤港澳地域相近,人缘相亲,历史上同属岭南,岭南文化是三地共同的文明价值,发轫于岭南的曹溪六祖禅法,对岭南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粤港澳佛教同宗同源,近现代三地佛教皆以禅宗为主要修行法门。广东是禅宗“西来初地”,“南宗禅法”发源地,六祖慧能故乡。中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广州登陆、在光孝寺驻锡,禅宗三祖僧璨曾来粤弘化,六祖慧能在光孝寺、南华寺、国恩寺开演南宗禅顿悟法门。唐代以降,岭南佛门尽为禅门法裔。仰山慧寂禅师、南岳慧照禅师均于岭南弘法课徒。宋代禅宗巨匠大慧宗杲于光孝寺、罗浮山和梅州地区弘扬“话头禅”,元代宗宝大师于光孝寺编集流通最广的《六祖坛经》。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入粤驻锡广州光孝寺、中兴曹溪南华寺,至今与丹田禅师、六祖大师的全身舍利都供奉于南华寺内。明清时期,在道独和尚、天然和尚、澹归和尚、密因和尚等禅门硕匠的共同努力下,使萎靡的禅门宗风为之丕振。近代以来,岭南佛教又经虚云、太虚、倓虚等大德与教内有识之士的努力而复兴,岭南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勇于创新的岭南佛门缁素,对中国佛教的进步发展产生了创造性的作用,全面推动了佛教中国化,而且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千百年来粤港澳佛教界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粤港澳的佛教文化始终在传承中不断地发展,相互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香港佛教可追溯到南北朝刘宋年间,由杯渡禅师传入。广东四邑纪修法师,是香港宝莲寺开山祖师;广东南海筏可法师,发起创办了香港佛教联合会;广东新会圣一法师,既中兴曹溪南华寺又主席香港宝莲寺。澳门佛教,始于唐朝咸通年间真教禅师,嗣后有广东石濂大汕、栖壑道丘曾驻锡澳门,广东观本法师曾任澳门功德林法席。香港宝莲寺与澳门观音堂曾一度以广府版的佛教唱颂为法事功课。近现代,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云峰长老和新成长老都曾驻锡香港宝莲寺与竹林禅院。香港智慧长老、泉慧长老、澳门健钊长老都是光孝寺方丈本焕长老接法门人。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觉光长老、永惺长老、圣一长老、初慧长老、智慧长老、融灵长老、泉慧长老等大德高僧,澳门健钊长老和机修长老对广东佛教寺院复兴有汗马功劳。1994年,香港宝莲寺在云浮新兴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嗣后又在全国各地兴建300余所希望小学,港澳佛教界对内地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以及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对港澳佛教界这些无私奉献的大功德,广东缁素铭记于心,也流芳千古。回忆往事,历历在目。1981年,中国佛教协会巨赞副会长及明旸长老、云峰长老护送《龙藏》宝典到香港宝莲寺供奉。香港澳门回归后,粤港澳佛教交流由最初港澳的信众来广东进香礼祖,到香港佛教联合会觉光长老、永惺长老、健钊长老多次率团来访,尤其是2005年觉光长老、永惺长老不顾年事已高亲自率领香港六宗教团体领袖访粤团到广东进行友好交流,受到了当时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在三地宗教中产生了良好的作用。佛指舍利、佛牙舍利、佛顶舍利赴港澳供奉、香港举办世界佛教论坛、供千僧斋、港澳回归祖国庆典等大型法会,广东佛教界则以承办或协办单位的身份参与。而“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连续七届的举办都离不开香港和澳门佛教界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粤港澳佛教祖庭文化传承的真实写照与历史见证。心净则佛土净,见性成佛的南宗六祖禅法已经深深烙印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大佛教徒的心坎上,成为三江佛子与大众修学的圭臬。它对大湾区的人文建设影响巨大,对中华文脉的传承、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广东祖庭文化兴起,粤港澳同胞纷纷回乡礼祖参访,积极参与到祖庭建设之中。以祖庭道场、祖庭文化为纽带,港澳佛教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不断增强,令人十分期待。
今天,我们在一起探讨祖庭文化,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本着守护法脉、继承传统的精神,追寻祖师大德足迹,光大祖庭文化,立足当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奋发有为,回应时代需求,担当起爱国爱教、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奉献社会、利济人群的崇高使命,推动当代大湾区佛教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了重要论述,他强调: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粤港澳佛教界在如今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大湾区发展与融合的大背景下,将会更有作为,将会成为中国佛教在新时代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等方面起到桥头堡的重要作用。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大和尚:
粤港澳地域相连 同根同源
粤港澳地域相连,同根同源。相传在南北朝期间,香港的屯门是我们南中国的一道「门」,是外来人士进入广东的陆上起步点。杯渡禅师就是经这道门,在香港驻锡修行,建立了杯渡寺及灵渡寺,开启了佛教在香港传播的源流。后来,高僧大德纷纷来港,为香港的佛教发展、人间佛教在香港的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香港佛教联合会首任会长筏可大和尚,以及61至63届会长智慧大和尚均来自广东的南海,圣一大和尚来自广东的江门,澳门佛教总会的前任会长健钊长老则出自香港,并曾任香港佛教联合会常务董事。故此粤港澳三地佛教本是一家。今天,签署《粤港澳大湾区佛教界交流合作备忘录》,将在我们三地佛教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大步向前迈出一步,令三地教谊更加紧密,更加牢固。
在这三地佛教谛造重要历史的时刻,蓦然回首,我们深切感谢国家对香港佛教界的支持。1979年,本会组成「港澳佛教界代表团」出访北京,得到中国佛教协会热情接待。1982年,中佛协专程护送七千余册的清版大藏经珍本《龙藏》赠送香港。1980年至1993年,香港筹建天坛大佛,过程极为艰辛,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一切因缘将会改变。祖国对香港以及澳门佛教界的真切关怀以及坚定支持,是两地佛教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今天,三地佛教签署合作备忘录,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来自广东省佛教协会、来自代表国家的温暖关怀和支持;也感受到来自澳门佛教总会、如兄弟一般的宗教情谊。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三地佛教界的交流更为频密,其中,中国佛教协会举办历届世界佛教论坛,粤港澳佛教界都会共同参与。而香港和澳门更是组织成同一个「港澳代表团」一同赴会。2005年,觉光长老亲率香港六宗教团体领袖访粤,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省民宗委以及广东省佛教界高度重视。承蒙祖国的恩典,1999年至2012年间,佛教三大圣物——佛牙舍利、佛指舍利和佛顶骨舍利先后迎请来到香港供奉,成为全港瞩目的佛门盛事。而其中2012年迎请佛顶骨舍利莅港,更是香港澳门共同合作,并先后在香港和澳门供奉,两地佛教界更共同护送回南京。由此可见,只要粤港澳佛教界同心协作,我们定能把佛教信仰发扬光大,利乐一切众生。
粤港澳同胞血浓于水。今年,世界各地爆发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在疫情紧张之时,未能订购口罩,就在危难关头,我们收到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用快递惠赠一万个口罩,用作分发予本会会属单位防疫之用。五月期间,广州市佛教协会耀智大和尚为我们送来一百盒荔枝,供本会转送香港各佛教寺院。诸如此等情怀,宽运、以及香港佛教联合会董事同寅实在感激不尽,本人谨再一次代表佛联会董事局向明生大和尚、耀智大和尚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粤港澳佛教界的交流合作具有多方向、多元化特性。例如,2017年,本会在佛诞期间开办音乐法会,以音乐、舞蹈、祝诵及佛法开示等元素创作弘法活动,我们邀请广东省佛教协会派出佛乐团,以摄动心灵的祝诵,将观众带入一种纯洁清净的心灵空间,在香港佛教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又如2019年,香港佛教界人士组织中青年领袖访粤团,出席「第二十二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珠海大会」,进行观摩学习。得蒙广东省民宗委领导及广东佛教协会诸位法师的悉心安排及照顾,我们深表感激及赞叹。同月,我们应澳门佛教界戒晟大和尚邀请出席「2019世界佛教三大语系颂华诞庆回归祈福法会」,能够参与澳门佛教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以及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和感恩。
香港政府于今年10月底与广东省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基础建设及通关便利化,促进两地文化融合发展。今天,我们作出了最佳的配合,签署《粤港澳大湾区佛教界交流合作备忘录》,为三地佛教界的合作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相信,三地佛教界透过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借珠海普陀寺「粤港澳大湾区佛教文化交流基地」,开展多元化佛教文化交流合作活动,促进法师之间、青少年之间互通、互学、互鉴,加强粤港澳佛教教务交流,我们三地佛教界将会继续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步,让佛陀精神大放光明!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澳门佛教总会会长戒晟大和尚:
三地佛教交流频繁 情谊非常
粤港澳三地人民同受中华文明之岭南地域文化影响,人文环境相近,互相之间情谊非常,联系密不可分。三地佛教文化兴盛,四众弟子交流频繁,长期保持良好互动。广东是达摩大师西来初地,六祖慧能大师于此弘传禅法,历代高僧辈出,名寺众多,祖庭文化传承有序。
在澳门,很多佛寺道场的祖师都来自广东各大名山古刹,不论是被称为普济禅院“太祖太老和尚”的大汕和尚,还是而今莲峰庙祖师坛上被奉为开山祖师的栖壑大师,又或是创办药王禅院的果清和尚,皆是如此。澳门寺院中的各代祖师先贤继承祖法,将之传播给更多社会大众,展示给世界各国国际友人。
中国佛教法乳一脉,代代流传,不曾间断。三地四众弟子共同通过对祖师精神、事迹乃至更多祖庭文化的不懈弘扬,彰显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持续在社会上发挥着正面积极的独特作用。正如华严经云“了知一切空无我,慈念众生恒不舍,以一大悲微妙音,普入世间而演说”
本次交流会因缘殊胜,粤港澳三地佛教界,研究佛教的精髓,奉为圭臬的宗旨,同叙法缘道谊,共抒法喜之悦。相信在此前深度交流基础之上,本次交流将会更为深入,取得更多皆大欢喜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