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新闻>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亮相国博 再现佛教中国化历程

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亮相国博 再现佛教中国化历程

来源:中国新闻网时间:2020-10-29

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亮相国博再现佛教中国化历程

    展厅现场 余冠辰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继“宅兹中国”“格物匠新”“玉出红山”等展览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又一个携手地方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地方历史文化展览,是山东博兴地区佛造像历史艺术的系统性展示。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了博兴地区历年来出土的石雕、金铜、白陶佛造像,119件(套)展品分为博善兴佛、金像流辉、金像铭愿三个部分,从造像艺术特色、地域时代风格及造像铭文内涵来展示博兴地区佛造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展厅现场 余冠辰 摄

展厅现场 余冠辰 摄

  博兴龙华寺遗址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朝至隋代最大的寺院遗址。初建于北魏年间,后因北周武帝灭佛而废毁。隋文帝自仁寿三年(603年)开始敕令各地建塔修寺,龙华寺即在这一时期重建而成。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龙华寺遗址附近不断出土佛造像,尤以1983年出土的金铜佛造像最具影响力。北魏时期的程晕造佛像、释迦多宝佛并坐像等佛像形式在龙华寺遗址出土较多,东魏时期的张茄喜造思惟菩萨像在造型上与石雕思惟菩萨像的造型相似,表现了这一地区金铜造像与石雕造像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博兴地区出土的金铜佛造像属小型佛像,多为平民或比丘出资制作,主要用于在家供养或随身供养。这里的金铜佛造像受到河北定州及南朝地区金铜佛造像艺术的影响,形成了造型古朴、多不鎏金、衣纹运用细隆线法雕刻等地域性特征。

  1983年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94件金铜佛造像,其中45件带有铭文,铭文中又有35件具有确切纪年,纪年时代自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仁寿三年(603年),历北魏、东魏、北齐、隋四代,长达125年之久。这批金铜佛造像所跨年代之久、纪年序列之清,在区域佛造像中实属罕见,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小型鎏金铜佛像断代的标尺”,也为探讨山东地区佛造像的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厅现场 余冠辰 摄

展厅现场 余冠辰 摄

  本次展览重点展示佛像蕴含的艺术、历史与思想内涵,探讨博兴地区佛造像在北朝时期的演变历程,发掘这一时期佛造像艺术所展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博兴佛造像不仅表现出艺术风格的交融,也印证了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演变历程。源自域外的佛教在本土化后被民众更广泛地接受,同时民众的观念也在佛教影响之下发生了嬗变。

  据悉,展览将持续四个月。(完)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