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方山佛教协会”时间:2020-10-27

10月25日上午,慈光精舍“养性琴中·以琴说法”主题对话活动在五明讲堂举行。湖北省佛协会长、东方山弘化禅寺住持正慈法师与古琴家纪志群先生,围绕源远流长的古琴文化展开精彩对话。
本次对话是慈光精舍传统文化进寺院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四进”活动,吸引了众多古琴文化爱好者踊跃参加。

纪志群先生在对话中指出,古圣先贤把琴看作修养自心的载道之器,古琴不仅有音乐的属性,而且还能净化人心,抚弹聆听的过程中能逐渐“雪其燥气,释其竞心”,把内心的烦躁之气冷却下来,把雄竞之心慢慢放下,从而涤除玄览,万缘放下。
纪先生强调,弹琴的意义在于“籍琴以明心见性”,认识自己的生命本质,找到内心的“故人”。“遇不遇,听之也”,能不能遇到知音,则要随缘,不可强求。如果为了表演,为了别人的耳根,那么这个心就变质了。
正慈法师表示,古琴被古人当做圣人之器,因此“琴棋书画”中,琴是第一位的。我们通过养性琴中,借助古琴这一艺术形式可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让自己的内心干净、清净、空净。
“功夫在诗外”,以琴载道同样需要人文素养的长期积淀,不能局限于琴学本身。弘扬佛教文化,如果你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对印度文化也不了解,你来谈佛教,谈着谈着你会发现谈不下去了,而做学问、做艺术与弘扬佛教文化都是一样的,不能自我设限。
正慈法师认为,琴以载道很重要,但和光同尘也很重要,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力量,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转化为美妙的琴音,用内在的力量去填充和转化心中的恐惧和不自在。琴不仅是形而上的艺术,也是形而下的真切融入,融入生活,融入生命。
纪志群先生深表赞同,如一则禅宗公案中提到“百草头上祖师意”,所有的生活细节都是修行,我们的内心要念念当下,修得一颗清净心,自然能弹出妙音。

活动现场,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赢得了阵阵掌声,纪志群博士和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宁晓静老师还登台演奏,为大家献上了一场古琴文化盛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被称为“国乐之父”,早在春秋战国,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图丨冰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