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法会动态>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灵隐道场佛事殊胜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灵隐道场佛事殊胜

来源:微信公众号“灵隐寺”时间:2020-09-02

66.png67.webp.jpg

  2020年9月2日(庚子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教的盂兰盆节,亦为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报父母恩日。值此龙天欢喜吉日,杭州灵隐寺将举行多项佛事活动。

68.webp.jpg

  凌晨四时四十五分

  凌晨四时四十五分,杭州灵隐寺谨遵佛制,在大雄宝殿举行执事请职仪式。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一一为执事法师送位,客堂挂牌公告。送位后,光泉大和尚领众班首、执事及常住僧众于佛前至诚礼拜发愿,身为佛子,造福众生,道场兴隆,海众安和。

69.webp.jpg70.webp.jpg71.webp.jpg72.webp.jpg73.webp.jpg

  上午八时三十至十一时

  上午八时三十分至十一时,杭州灵隐寺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兰盆胜会”。大众恭诵《佛说盂兰盆经》,并以百味果食、香花等供佛斋僧,以表达对诸佛菩萨和僧众的恭敬,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脱离恶道。

75.webp.jpg

  中午十一时

  中午十一时,灵隐寺僧众“过堂”,接受十方供养。《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81.webp.jpg

  晚上十八时

  晚上十八时,灵隐寺常住在药师殿作普利十方瑜伽焰口,以庄严神圣的焰口仪轨,悲愿弘深的持咒回向,祈愿诸佛菩萨加被,救拔无量众生,超度诸姓累世父母师长,离苦得乐,早登西方极乐净土,回向现世父母平安健康,增福延寿。至此,庚子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圆满。

  盂兰盆节之缘起

  佛在世时,其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目犍连尊者,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世称神通第一。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饥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

  其母见了白饭急不及待,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一样,不能食用!

  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得母亲,使她脱离苦境!于是想起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因此他就立即来到佛前,诉说自己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况,并说出己运用神通之力盛饭给母,而母亲不得受食之情形,还至诚恳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当时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亲,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碓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教导目犍连:“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

  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荐七世父母之罪业。佛陀重视七月十五日,并说出这天供佛及僧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救拔超脱七世父母之苦报。《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便有了“盂兰盆节”的流传。

  为何称“盂兰盆”?

  “盂兰”翻译为“解倒悬”是极苦的意思。这是指人死后有堕落于三恶道中者,如饿鬼道中的众生,腹大如鼓,喉细如针,饥饿难堪,终日难得一食一水。如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

  “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所以称为“盂兰盆会”。即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盂兰盆会的传承

  佛陀时代,印度常兴办盂兰盆会。据佛典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

  《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

  《释氏六帖》记载: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

  《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物品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如此盛行,实乃由于其能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目的,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佛门举行的盂兰盆会多供佛斋僧,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普度众生,广施甘露。

  我等同孝志,修行净土因。

  忏除三障罪,报答二亲恩。

  存者获福寿,亡者得超升。

  同生安养国,度尽众冤亲。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90.webp.jpg91.png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