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故事>僧人能受人天供养 修福须从敬僧做起

僧人能受人天供养 修福须从敬僧做起

来源:微信公众号“珠海市普陀寺”时间:2020-05-14

  僧宝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如果我们有种子,没有田地可种,则必然没有粮食可得,我们清净供养的发心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出家人,就是我们播种的福田,他们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


1.jpg


  让我们一起通过两则历史故事,消除对供养清净僧团存在的知见误区,广修供养、广种福田,积累世出世间福德资粮。


  灵祐禅师:老僧一炷香,能消万担粮


  法海禅师之父裴休,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河内(河南济源)人。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虔信佛法,尤好参禅。裴休在禅宗史上,与当时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齐名,均为著名的大居士。他与沩山灵祐同门,精通华严教义与禅宗心要。


  裴休在宰相任上,操守严正,著述颇丰,被宣宗称誉为“真儒者”。裴休在任“宽惠仁厚、屏息贪欲,更不贪恋钱财、不弄权术、不食荤腥”,常散私财用于施舍、兴学、修寺等善行。武宗灭佛时,裴休以重臣之职,尽抛功名利禄,赤心一片,卫护圣教,使佛教在短短几年内复兴。


  裴休送子出家的因缘是由于皇子重病,看尽天下名医均不奏效,有高僧点拨:远离红尘,可得性命。裴休闻知,便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自己的孩子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自身入佛门修行之愿。对此举动,皇上大为感动,以重礼相待。裴休亲自送子入住沩山密印寺。住持灵祐闻讯大喜,曰:“宰相之子代皇子出家,功德无量,出家敝寺,为山门大壮颜色。”遂赐号“法海”。


  裴休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学士。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便利用代皇子出家的机缘送子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劝勉其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的大好机缘。


  考虑到儿子过惯了好日子,一入佛门肯定会有所不适应。裴休告诫儿子在佛门中过的是粗茶淡饭、粗布麻衣日子,应该随缘随分,不可贪求衣食的享受,要看破“紫罗袍”与“黄金贵”这些世间荣华的虚浮,应该真正用心修道,精勤用功,礼拜如来,求得智慧,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若能如此,则天龙八部都会欢喜赞叹。


  裴文德毕竟是宰相之子,状元之身,出家之初,面对寺院的苦行生活,不免发发牢骚。有一天,估计是挑水累了,就随口吟诗:“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院住持和尚灵祐禅师听了,微笑着随口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担粮。”裴文德听后,深以为愧,从此收摄身心,苦劳作役。


  玄奘大师: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非常拥护佛法,建寺四百多间,供养僧人无数。对出家人十分敬重,曾与人言:“出家真乃大丈夫,尤胜公候将相。”惟不久后,常见僧人不守法规,修行不如法,心生不悦,供养渐少。


  唐太宗尝问玄奘大师:“供养凡僧也能得福否?”


  玄奘大师答曰:“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宁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


  意即是说昆山良玉,难免混杂泥沙,丽水生金,难免有瓦砾,恭敬用土木造成的罗汉可以生福,铜铁铸成的佛像,虽然不是真身,但毁之都有罪,泥龙虽然不能降雨,如大旱时望天降甘露,求龙王下雨,还是要焚香礼拜泥做的龙王。有假像方能引起至诚心,凡僧虽不是真罗汉,但有二百五十条比丘戒,三衣披搭在身,人天供养必获其福。


  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所谓三宝门中福好修,供养三宝,毋起分别心。佛说别请五百阿罗汉,不如以清净平等心依次供一凡僧,可得无量福,心无极限,则福遍十方,财无多少,则心该法界也。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