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珠海市普陀寺微信公众号时间:2020-05-11
母亲节,在佛教文化中母亲的恩德极大,佛陀对报答父母之恩也非常的强调,从佛陀到后世的高僧大德,对母亲都是非常的尊崇,行孝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事迹也见诸于佛传僧传的记载。
让我们一起来看,佛门大德们如何报父母恩。
道纪法师孝母 南北朝时,道纪法师是一位很有造诣的高僧。他到处参学讲经,来去之时都挑着一个扁担, 扁担上有两个筐, 一个筐里坐着他的母亲, 一个筐则摆满了佛经、佛像。 在日常生活中, 无论穿衣、吃饭、方便, 都是由道纪法师亲自为母亲料理, 如果有人要来帮忙,他一定会拒绝, 并且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你的母亲! 你应对你的母亲也这样做!”道纪法师时常告诫人说:“自己的母亲一定要亲自供养, 供养母亲的功德与供养登地菩萨的功德一样大。” 很多人被道纪法师的行为感动,纷纷效法他的孝心孝行。 道踪禅师织鞋奉母,孝感乱军 唐代睦州道踪禅师,因为年幼时到寺院礼佛,见到僧人就像见到故知一样,所以向父母请求出家,父母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出家后持戒精严,学通三藏,后来在黄檗禅师门下开悟,在禅林中声名远扬,大家都尊称他为“陈尊宿”。 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无依,于是他就住在开元寺僧房之中,织蒲鞋以养母,于是后来又有“陈蒲鞋”之号。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乱军将要侵城,道踪禅师将一只大草鞋挂在城门处。乱军想要抛掉这只草鞋,却费劲力气都无法将草鞋举起。领军者感慨道:“睦州里面有大圣人啊!”于是弃城而去,百姓由此幸免于难。 后世有禅师感慨道:“谁谓万夫之勇,竟不能动一草屦!诚孝之所感也!”正是因为禅师的孝感之力,所以一城的百姓得以脱离兵灾之难。 虚公苦行报母恩 近代禅门巨匠虚云老和尚,出生才几天母亲就过世了。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常念及“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为了报答母亲生育之恩,他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希望母亲早脱轮回。 自光绪八年七月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到光绪十年五月到五台山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两次冻卧冰雪中,感文殊菩萨化身为文吉乞者,两度救他脱险,经历两年之久方才到达五台,达成了报母恩的夙愿。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苦行五台、燃指供佛,最后虔诚祈请,在梦中得以亲见母亲乘龙而去。老和尚行举,虽非子奉母旁之平常奉孝,却以一个佛教徒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本焕长老燃臂尽孝 佛门泰斗本焕长老的母亲去世时,他用“燃臂孝母”的方式报答慈母养育之恩,为母亲送终,其孝行德感龙天。 本焕长老母亲病重,他寸步不离的陪侍在老母亲身边,端茶奉水,喂药敬食,分分寸寸都照顾的体贴入微。母亲临终时,本焕长老遵从佛门“右肩载父,左肩载母”的教导,在自己两个肩窝里装上菜油,放在灯草点燃,双膝跪在老母床前,行孝送终。肩窝的油,烧干了又添,如是反复,周围肌肉烧得吱吱作响,血泡迭生。但他不叫一声痛,一心念佛,一心向母,一心忏悔,直至次日巳时,母亲离开人间方止。 此外,本焕长老还请僧尼为老母亲超度七天,并在母亲的灵堂,日夜诵《地藏经》超度亡灵,守孝七七四十九天。 在佛教文化中,孝敬奉养父母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修行实践。今天我们没机会像古高僧大德一样苦行报恩,但方便之余,仰仗三宝之力,时常在三宝门中为母亲祈福还是人人可以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