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现代佛教网!
现代佛教网微信

WWW.AMITUOFOCN.COM

首页>佛教故事>燃臂孝母 看三位高僧纪念母亲的方式如何感动朋友圈?

燃臂孝母 看三位高僧纪念母亲的方式如何感动朋友圈?

来源:南京栖霞古寺微信公众号时间:2020-05-09

  5月10日,母亲节,首先祈愿天下母亲身体安康,六时吉祥。

微信图片_20200509140212.jpg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撰成《佛教以孝为本论》,标明佛教同样以孝为本。其实在历代高僧中,就算从世俗角度看,也有很多至孝之人,下面讲述三位高僧纪念母亲的故事,让大家了解古今高僧孝行,愿诸位佛子学习并践行孝道。


  虚云禅师苦行报母


  虚云禅师(1840--1959),祖籍湖南湘乡,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虚云大和尚一生坚持苦行,五湖四海弘传佛法,广建寺庙,培育僧才,一身系五宗法脉,是为一代禅门泰斗。

微信图片_20200509140215.jpg

  虚云老和尚父亲玉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依然无子。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内心十分虔诚,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了。待到十月期满,老和尚父母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二人惊醒之后,胎儿便降生了,一看却是一个肉团,老和尚母亲当时便因为惊吓而气绝。父亲便差人将血球丢到河里。第二天,有卖药翁经过河边,见到血球,破开之后竟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即虚云老和尚。一番打听之后,又送回家。就这样,老和尚并未见到其生母,是由继母抚养成人的。


  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常念及“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为了报答母亲生育之恩,他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希望母亲早脱轮回。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一日,老和尚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两次冻卧冰雪中,感文殊菩萨化身为文吉乞者,两度救他脱险,经历两年之多方才到达五台,达成了报母恩的夙愿。


  后来老和尚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于是在阿育王寺拜释迦舍利。每天礼忏若干拜,一心求见母亲一面。随后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头供佛,求见母亲。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梦中有人对他说:“你求见你母亲,这就是你的母亲,要见快看。”老和尚抬头一看,只见空中有一夫人,骑在龙身上,有很多龙神护佑,飘然上升而去。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苦行五台、燃指供佛,最后虔诚祈请,在梦中得以亲见母亲乘龙而去。老和尚行举,虽非子风母旁之平常奉孝,却以一个佛教徒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本焕长老燃臂孝母


  本焕长老(1907—2012),南禅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长老于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

微信图片_20200509140219.jpg

  本焕长老一生跌宕,充满传奇色彩。法师曾刺舌根、手指血抄经,抄《楞严经》10卷,《地藏经》3卷,《普贤行愿品》19卷,长达20万字,古今罕见,足见长老愿力之大。长老的另一为人所传颂的故事是“燃臂孝母”。


  1948年4月,春意正浓,正在上海普济寺参修的本焕长老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接到消息后,本焕长老顾不及悲伤,马不停蹄的赶回湖北新洲,到离家最近的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


  在报恩寺挂单期间,本焕长老坚持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15里回家照料母亲。晚上星夜赶回报恩寺研读三藏,并日日施放焰口,以为母亲祈福。在之后的5个月内,本焕长老只要在家,几乎寸步不离的陪侍在老母身边,端茶奉水,喂药敬食,分分寸寸都照顾的体贴入微。


  日日的对佛祈请,细致的床边照料,却依然难敌业力现前的事实。母亲临终时,本焕长老将半寸的灯草三根扎在一起,蘸上香油,点着火放到胳膊上燃烧,以肉身供养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业障,并将功德回向母灵,以此超度母亲亡灵,报答慈母的养育之恩。母亲在本焕长老虔敬的祈愿中,安详的往生了。母亲西去后,本焕长老在母亲坟前搭一灵台,双膝跪在母亲床前,日夜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连续守孝四十九日,为母亲超度。本焕长老“燃臂孝母”的美名当时便远播乡里。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本焕长老被问及为何选择用这种方式为母亲送终的。本老答道:“这个色壳子是父母生养的,在上面点灯供佛,就是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本老晚年每当捋起袖子,燃臂时留下的疤痕历历在目,不只前臂有大块的疤痕,整个手臂上都还清晰的留着烈火燎烤过的印记。


  都言儒家讲究孝道,以为弃家离去便是对父母的大不孝。其实不然,本老讲到:“佛家不是不讲孝,是讲大孝。为国家众生排忧解难,这是大孝;大孝中包括了孝顺父母的小孝。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他自己对父母也很孝顺,成佛了还跑去看他妈妈。如果和尚不孝顺父母,那是他不懂道理。我们是父母生养的,父母是我们的佛,没有父母,我们怎么成佛呢?佛家特别崇尚报四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父母恩德最大、最大、最大,父母的恩德难报。”


  星云大师垂泪忆母


  星云大师,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寺礼志开上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5年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赴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连续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曾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顾问、中央常务委员。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

微信图片_20200509140223.jpg

  忆及母亲,大师说,她很伟大,是开通开明的人。


  大师的母亲长于贫困之家,不曾识字,但儿时却受香火戏剧及古故事熏陶,通大体、识大义。虽不曾入学,却对于成语诗词也能运用自如。这在一件事上能看出来,大师赴台之后将母亲接到台湾静养,老太太依然能精神矍铄的为信徒们讲“劝世文”:“有一个儿子在外经商,写了一封家书给妻子,信中对妻子说:‘秋海棠身体保重,金和银随意花用,麒麟儿小心养育,老太婆不要管她。’哪知这封信,作妻子的秋海棠没有收到,反而给他的高堂老母收到,因此作妈妈的回了一封信给儿子:“秋海棠病在床上,金和银已经花光,麒麟儿快见阎王,老人家越老越壮。”奉劝在家的信徒要谨奉孝道,好为人子。


  大师1949年,组织僧侣救护队在风雨飘摇中渡海赴台弘法,从此与母亲被一道海峡切断,久无音讯。直到1978年,在慈容法师等人帮助下,才又跟大师母亲联系上。但是直到1989年大师才有机会在南京再次见到了母亲。大师之后曾千方百计将老人家迎奉到日本、台湾、美国等地会面、小住。每次大师问母亲:“住得还习惯吗?”大师母亲总是说:“江都是家,台湾是家,美国也是家……,到处都是我的家,我在自己的家里,还有什么不习惯的?”再问她:“喜欢什么?”她回答:“不爱吃,不爱穿,就爱大家聚在一起。”


  大师母亲说喜欢聚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大师虽然能将母亲接到身边,但是因为长年在外弘法,做“空中飞人”,与母亲自然是聚少离多。母亲过世后,一次采访中大师回忆道,“再次见到儿子,母亲的心情很不平静。她说她老了,她不要看世界了,只要看儿子就好了。就一直想念我啊,要我一直跟随她啊。但是我不行,我有很多事啊,很多任务啊,母亲以外还有很多天下众生。”说到这里,已近百岁的大师已然垂泪。


  拭去泪滴,大师继续说道“母亲是一个开通开明的人,终究她也能谅解。所以,后来她跟我到台湾去的时候,在佛光山一个几万人的集会上,干脆说:‘我也没有东西送你们各位,我就把儿子送给你们了!’我只有跟她开玩笑说你已经把我送给人了,以后就不要想念我了来安慰她哩。”


  大师母亲西去之后,佛光山的徒众们为表怀念,还成立了“老奶奶纪念馆”。大师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接受了。这是因为大师母亲生前的言行完全符合佛光山““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精神。


公益慈善

  • 南华禅寺慰问白土镇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一连大半月的大雨滂沱,总算盼来了云开雾散。受传正大和尚嘱托,华慧法师,法钟法师,照定法师和妙理法师,代表南华禅寺向曲江区白土镇的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支持新农村发展建设。

  • 同心战疫 共迎春回泉城——济南市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

    5月3日,济南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合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活动在历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国顺,历城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孟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