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 峄山兴国寺”时间:2020-05-07
修行人看世间的人和事都非常透彻,得到一个人的点滴信息,就能知道他的全部,只是不说而已。凡夫因为没有智慧,才总是揣测别人,说一句谎言要用十句谎言来掩饰,所以就会糟糕。真善美的东西谁看了都认同和喜欢,哪怕是大恶人也承认真善美。像一些好的饮食,谁吃了都觉得好,这不是口味的问题,而是真的东西人人都说好。
佛教讲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小乘叫入流,大乘叫入中(中道),密乘叫转法轮智(智慧),禅宗叫明心见性。这些都是佛教名词,证到了这个境界就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小乘、大乘、密乘和禅宗都有名词,关键是要懂教,教通、证通,宗教俱通,教正法和证正法都得通。
我们只知道见道是见真谛之理,但真理是什么其实并不知道。见道的人,看到别人给他送来的东西,就能看到这个人的真理,你一来就能看到你所办事的真理,得具备这个智慧。成就者是看到一个共有的规律,哪个和哪个相应,哪个和哪个平等都能了知,这就叫真理。因为规律是抽象的,见不到,所以它在我们眼里只是个名词。
哲学上讲总和别,总相是宇宙万法的总相,事事物物一切共有的东西都知道了。抓住这个公共的东西,从总体上就不会错。如果按小乘讲就是空观,空观证得空观的真理,这就是空。密乘叫证空,证得平等性、公共性和一切事物的平等相。这个平等相就是规律,就是真理,在你身上有、蚂蚁里有、土地里有,天文地理、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动植飞潜都有......见道就是见的这个道,证的这个理。但这个理说出来只能叫理,理事、理事,有理有事,理和事本来就是一个。我们由抽象思维上升到理论叫理,可这个理背后说的是事。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真理,肉眼是看不到的。
证的总相是一切事物的总相,也就是空相。证得了这种空性,即见如来,就等于见佛了,这才是真正的佛。我们看到的佛像都只是表象,而不是佛的真像。佛像是表法,透过这个了解佛的智慧、德能和身口意三业的功德,借假修真。证入空相之后就是别相,别相是道种智,空相是一切智,最低标准是小乘所证的功德,三止三观。菩萨要修道种智,就是一切差别。不仅总相知道了,在总相把握的原理原则上也不会错,然后从这个基础上再深入,研究不同的差别相,才能度不同的众生。
佛陀时代很多阿罗汉,虽然证罗汉果了,但不能带弟子。他自己虽然成就了,可没有教学的经验和让别人成就的方法。世间的成功学不能复制,这个人的成功经验用到另一个人身上就不起作用了,每个人的成功经验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道种智,道种智练各种差别相,大善知识要了解你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才能让你成就,一般的老师是做不到的。但那些大的阿罗汉就能带弟子,因为他们都是诸佛再来,示现的罗汉身,有带弟子的经验。所谓“一佛出世,千佛助化”,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身边的千二百五十人常随弟子都是佛再来,帮佛度化有缘的凡夫众生,等于是陪练,游戏三昧,他们都是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感化的有缘人。我们为什么有缘聚在一起?因为前世的因缘,这一世又赶来了。
佛教里这样的典故很多,有个小偷骗一位老和尚,连着骗了好多次,老和尚还是照样给他钱。他的弟子很不理解,觉得师父这么有智慧,怎么还被小偷一次次的骗。其实老和尚从这个人第一次来就知道他是小偷,金钱在老和尚眼里无所谓,但这样做有其用意。现在和小偷建立了这个缘分,未来世就能度他,这就是放长线钓大鱼。佛制戒有十义,其中就有让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了就成熟,成熟的人才能解脱,分好多层次。文殊十大愿中也讲,无论是和众生结恶缘还是善缘,最终都得度脱,这个愿力多大啊!因此,好人要用,坏人也要用,疑人也要用,用人也要疑,这样才符合规律和事实。
世间都是爱憎分明,合脾气的就喜欢相处,不合脾气的就排斥、不搭理,这要看是哪方面的事,同时也看出一个人的容量。佛经上讲不是只让你度好人,坏人也要度,如果你不度他,他造恶多了,毁坏的人更多,未来堕落的更厉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坏人也得度,先让他们种下善根,至于种多少善根、造什么业,最后是增是减,那是他自己的因缘了,各是各的业。这就叫未信者生信,已信者让他善根增长。毕竟你已经给他种上了,也为他努力了,总比不种要好啊。
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还要找到结合点,再相互利益、冲突。功和过都得知道,这就是大小的问题了。如果功大于过就得做;若弊大于利,或者因缘不是太急,那就不能做;若是又急又必须,纵然弊多也得去做。所以,任何事要辩证看问题,得有圆融性、通融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