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mituofocn.com
来源:南普陀寺 时间:2019-10-29
“到了那边不会再受苦了”——面对病痛的折磨,许多人会这么想,但是我们不得不沉思:那边是哪边?是地狱还是天堂,又或者是“人死如灯灭”?
一千四百年前,印度那烂陀寺的方丈戒贤和尚,在年老之时,曾患有风病,二十年来,乍发乍息,手足拘急,如火烧刀刺之痛,三年前苦痛难忍,甚至打算绝食而尽。
可是夜里,他梦到了文殊师利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形貌端正仪服轻明,来告诉他,经中说有身皆苦,却未说厌离于身而自绝之事,你过去生中曾作国王却施虐于人民,感召此苦果,如今当省察宿世罪业至诚忏悔,于苦痛中修习安忍,勤宣经论,罪业自然销灭。
随后,大师礼拜弥勒菩萨说,“戒贤每天发愿,祈求命终之后,来生能够往生于您的座下,不知得否?”菩萨告诉他“汝广传正法,后当得生!”
文殊菩萨告诉戒贤和尚,我们因为见到你不为利益众生而作无谓的舍身之事,故来劝你住世,要显扬正法,将《瑜伽师地论》等传授给未闻大法之众生,那样你的身体也会慢慢好起来,有一位东土大唐远来的僧人,好乐大法,想要随你学习,你可以安心地等候他的到来,悉心教导他。自此以来,大师的病就慢慢痊愈了。
三年后,他终于等来了西行取经的玄奘大师,倾囊相授,将解脱诸苦的方法东传大唐。
“人死如灯灭”的想法,以为生命是一次性的,被称作“断灭见”。从佛法的正见来看,我们的生命往过去追溯,并没有开端,往未来发展,也没有终结。无始无终的生命在“因缘——果”的发展规律中,一切的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一切善恶的造作都会产生后果,并不会突然出现或者戛然而止。
生命亦是如此。由物质和精神所组成的生命,物质的部分来自于父精母血与后天的营养补充,意识的部分则来自于前生,也会延续到来世。
在无尽的生命长河中,虽然生活的浪花转瞬即逝,但波涛汹涌的河流从未停歇。它遵循着“善有乐报,恶有苦报”的因果规律。
“这辈子受完苦,下辈子就享福了”——这也是一种邪见,下辈子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生(特别是临终时那一念)的善恶造作,这一生勤行善业,来生便可以投生善趣,乃至是往生到净土。
譬如说,清净地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来生便可以投生到人道之中。
佛经中说,人身难得,就好像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块朽木,这个朽木恰好有一个小小的圆孔,而海底有一个盲龟,这只盲龟一百年才溜达到海面去透透气。恰好老龟把头伸出来钻到这个块漂浮的朽木圆孔里,这概率小不小?在轮回之中,转生为人的机会比这还小。
所以“杀生”的罪过在五戒之中首当其冲,杀人——包括自杀——更是“杀生”中重大的罪业。对因果的道理缺乏了解,如果对面前的困境选择“一死了之”,造作了深重的恶业,那并不意味着解脱,而是始料未及的大恐怖。
即使有着再多的病苦、贫穷,这个人身也是最珍贵的学法之器,在这个苦乐参半的人间,我们人类的梵行、勤勇、忆念是轮回中其余五道的众生,甚至是天人都自愧不如的。如果不珍惜这个人身,咬紧牙关,争取彻底解脱众苦,未来真的很难再遇到这么好的条件了。
正如《法华经》中所说,“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不懂得因缘无始无终的道理,选择“安乐死”,还没来得及承受的罪业还会延续要来生,更增添了一份“杀人”的恶业,即使想要解脱苦恼,却没成想会面临更大的痛苦。
唯有信解生命无限,才有面对生老病死的底气。
微信号:南普陀寺
邮编:361005
电话:0592-2087282
网址:nanputuo.com
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
友情链接虚云禅师,汉族,1840年9月5日出生,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1959年10月13日圆寂。...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
演觉大和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北京广济寺方丈,2018年8月,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
怡藏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波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宁波市政协委员。...